特斯拉股东大会,首个提案是关于特斯拉是否要采用付费广告。有趣的是,在董事会宣读完这一提案后,直接建议大家拒绝这一提案。
关于付费广告的提案,是特斯拉股东詹姆斯·丹佛斯提出的。他认为,应该为每辆特斯拉汽车支出至少50美元的广告费,以“提高品牌价值、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兴趣。”然而,马斯克本人一直都以“拒绝传统广告”的特点而出名。他一直强调要将经费投入在产品上。
其实,除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比如ZARA、星巴克、宜家、海底捞、老干妈等不少知名品牌,也不打广告。那么,为什么这些品牌为什么不打广告,依然有很高的知名度且不愁销售?
特斯拉
CEO就是最耀眼的“广告牌”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多次明确表示,特斯拉不会做广告,也不会为请代言人付费,公司的钱应该更好地用于创造人们喜爱的伟大产品。付费广告并不能真正代表产品的质量或价值,广告的目的是诱导你购买的欲望,而不是告诉你关于这个产品的全部真相。
其实,马斯克当然知道建立品牌印象的重要性,也明白广告在麦当劳、雪佛兰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时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他做到了,在不花广告费的情况下让特斯拉也达到相同效果。
不过,科技狂人马斯克的做法,一般企业还真学不来。除了自身产品过硬之外,很大因素就是因为马斯克本人是“自带流量”。马斯克在推特上拥有3500万左右的粉丝,绝对的网红级企业家,话题热度一直没有停过。
起初,他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后来又企图改造火星环境;SpaceX公司一个月发射两枚火箭;“脑机接口”公司宣称,将人类大脑和电脑能连接在一起,可实现意念控制汽车和其它机器……这些看起来有点不切实际,确实被马斯克实现了部分,因为他也成为了超级英雄的代名词,这也让特斯拉品牌闪闪发光。马斯克在不使用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将特斯拉打造成了近十年来最酷、最令人向往的品牌。
ZARA
每周上新两次 门店就是最大的广告
ZARA在快时尚界因不打广告而闻名,它的选择是将门店对外展示的橱窗当成广告。具体而言,ZARA的策略就是傍住热门商圈,用巨额资金在铺面位置、店门设计、店内装饰等方面打造高端形象。在最热门的商业区地段,装修气派的门面,巨大的ZARA字母招牌,偌大的营业面积中人头攒动,就是最好的广告效果。
2011年ZARA在台北东区展的第一间店,传出以每平80万、月租金近900万的高价抢址,当时店面租金均价落在50万;2014年在香港中环开幕的皇后大道店,它也是H&M在香港开设一号店的旧址,据香港媒体指出,当初ZARA是用双倍租金拿下这个店面的。租金虽贵,但比起节省的广告费,就堪称很有性价比了。
此外,ZARA坚持每周两次、周一跟周五一定推出新品,打广告的速度确实可能跟不上出新品的速度。熟悉ZARA新品更替速度的消费者,大部分都会在心底建立起“这次不买、下次说不定就没有了”的心态,也因此,消费者一但发现了很想要的产品,就会二话不说的买下去。
星巴克
咖啡文化是星巴克的灵魂
杯子是星巴克的圣器
有人把公司分为三类:一类公司出售的是文化,二类公司出售的是服务,三类公司出售的是质量。星巴克公司出售的不仅仅是优质的咖啡、完美服务,更重要的是顾客对咖啡的体验文化。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文化。星巴克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不少于24小时的岗前培训,包括客户服务,必须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在星巴克看来,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作为一家咖啡店,星巴克致力于抢占人们的第三滞留空间,让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体验。
让星巴克在社交媒体声名鹊起、刷屏不断的,不是咖啡,而是杯子!每年圣诞、情人节、万圣节、新年等等特定节日,星巴克都会例牌推出一系列限定杯子,引发“抢杯大战”。还记得之前刷屏的星巴克猫爪杯大战吗?为了一个杯子,弄潮儿彻夜排队、打架哄抢轮番上演,原价199元,一度被黄牛炒到1999元的天价!这不就是品牌最好的广告么!
老干妈
口碑和地位是用时间
与真材实料堆积起来的
中国最有“气质”的调味品,从来不打广告,这个调味品就是“老干妈”!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为了养家糊口,开了一家饭店,而自己制作的辣酱受到一路沿途司机的欢迎,后来无数人慕名而来。短短几年的时间,陶华碧开了工厂,将这种辣酱批量生产,并且命名为“老干妈辣椒酱”。
如今,老干妈成为了全球火爆的中国商品之一,也是对外输出强势的中国商品之一。老干妈的口碑和地位是用时间堆积起来的,尽管它来不打广告,但受众吃过一次就知道这个东西是“纯”的,没有任何偷工减料的行为。“我的辣椒调料都是100%的真料,每一个辣椒,每一块牛肉都是指定供货商提供的,绝对没有一丝杂质。”这是老干妈——陶华碧的原话。
海底捞
让每一个消费者
成为其“行走的广告”
在餐饮品牌中,海底捞虽然不是完全不做广告,但其广告预算绝对属于低的。论火锅味道,海底捞做不到第一,但论服务,绝对是业界标杆,借助其极致的服务,海底捞成了社交网络上话题“顶流”。
海底捞永远在给消费者创造各种惊喜,比如有网友曾发帖说甚至“海底捞居然搬了张婴儿床给儿子睡觉,大家注意了,是床!我彻底崩溃了!”让顾客感受到他们时刻在身边,仿佛只有顾客想不到,就没有海底捞的员工做不到的。这些出其不意的服务,不止是停留在线下,更是蔓延到社交平台,成为段子和谈资,海底捞巧妙地将自己变为年轻消费者的社交符号。
通过极致的服务,再利用消费者的炫耀心理、分享心理以及被认同心理,海底捞实现了口碑的口口相传,再加上海底捞还通过社交平台中的KOL进行舆论引导,以用户来影响更多用户,相较于传统地广告宣传,这种模式显然可信度更高,让每一个消费者成为其“行走的广告”。
“泛法拉利”现象
顶级产品的稀缺性与尊贵性
包括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这些顶级豪华跑车,几乎不会在普通人看得见的地方打自己的官方广告。但大多数消费者,即便从未看到过它们的官方广告,却肯定也认识这匹跃起来的黑马,就叫做法拉利。
这里的原因,就很直白了。放眼全球,能够造出这些顶级豪车的,也就这么几家。它的目标受众,本来就不是普通人,所以广告打不打都是无所谓的。
反而,要“蹭”这些品牌调性的企业,在不断地主动给它做免费的广告。比如,你可以在壳牌润滑油上看到这匹马;可以在时尚运动品牌上看到法拉利的LOGO;可以在各种数码产品中看到联名款;也可以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它占据着C位;甚至出现在了同为卖汽车的大众广告上——“大众,给买不起法拉利的人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