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必须和你们唠唠一个超惊悚的事儿。
现在这世道,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有的人就有了坏心思,这就就有人使用AI换脸技术在各个平台上大行其道。
它们竟然已经被黑灰产玩出花了,像杨幂、刘亦菲、迪丽热巴这些大明星的AI脸以及一些知名企业家的AI脸,居然在黑市上公然售卖,而且价格低到超乎想象,只要1280元,你没听错,真的只要1280元,就能把自己的脸换成明星的脸 ,实现秒变明星的 “美梦”。
不仅如此,政治人物、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的AI脸也没能逃过被售卖的命运。
除了这些现成的名人脸,还有更离谱的。
有公司接到大量定做素人脸的订单,一张定制脸1980元,先付500元订金,大概5小时就能做好 。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任何人的脸都能被随意定制,你的脸、我的脸,都可能成为别人手中用来搞事情的工具。
一、AI换脸,从新奇到威胁
AI换脸技术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新奇好玩,很多人用它来制作搞笑的短视频 ,把自己的脸换成明星的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收获一堆点赞和关注,那时候它就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给大家带来不少欢乐。
谁能想到,这看似有趣的技术,会被黑灰产盯上,变成作恶的工具。
技术发展太快,监管一时没跟上,让这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利用AI换脸技术,制作各种虚假视频,进行诈骗、诽谤、色情传播等违法犯罪活动 ,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的危害。
换脸技术大揭秘
(一)早期换脸技术原理
要搞清楚这背后的门道,咱得先了解一下AI换脸技术的原理。早期的AI换脸技术,主要是基于面部地标识别 。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算法找到脸上的关键位置,比如眼睛、鼻子、嘴巴的轮廓和位置,然后把一张脸的这些特征映射到另一张脸上 。
就像是给两张脸画上相同的 “地图”,再把一张脸的 “内容” 填充到另一张脸的 “地图” 里。
这种技术虽然能实现换脸,但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当面部动作比较大,或者有遮挡的时候,那些关键的地标位置就不好识别了,换脸效果就会出问题 。
所以那时候,要是怀疑对方是AI换脸,让对方挥挥手、遮挡一下脸,就能看出破绽。
(二)新型换脸技术升级
但现在的新型AI换脸技术可就不一样了,简直是 “升级版大魔王”。它实现了声音与图像的实时同步克隆 。
这意味着,不仅能把脸换成别人的,连声音也能克隆得一模一样,而且是实时的,在视频通话或者直播的时候,一边说话一边就能同步换脸,面部表情和声音的配合也非常自然。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是利用了更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的语音和面部表情数据进行学习,建立起非常精准的模型,能够根据说话的内容和语气,实时生成对应的面部表情和动作 。
所以现在,再用以前那些简单的方法,比如挥手、遮挡脸,根本就识别不出来了,因为它已经克服了早期技术的缺陷,伪造效果近乎完美,让人真假难辨。
(三)“绑架” 摄像头,绕过监测
更可怕的是,这种新型技术还学会了 “钻空子”,它通过 “绑架” 手机摄像头来绕开平台的算法监测 。
正常情况下,平台会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但这种新技术,在视频信号从摄像头传输出来之前,就已经把画面换成伪造的了,等平台接收到视频的时候,看到的已经是换好脸的画面,根本无从判断真假。
而且,它也不是通过篡改平台的算法来实现的,所以平台很难从算法层面去识别和防范。
这就好比小偷不是直接撬锁进门,而是从窗户偷偷溜进去,让主人防不胜防 。
二、普通人可能面临的风险
(一)个人隐私泄露
家人们,你们能想象吗?
自己的照片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别人拿去,用AI换脸技术制作成各种视频 ,在网络上到处传播。这些视频可能是搞笑的、低俗的,甚至是恶意的。
比如,你在社交平台上随手发的一张自拍,就可能被不法分子下载,然后用AI换脸技术,把你的脸换到一些奇怪的视频场景里,再发布到网上。
你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 “火” 了,而且还是以这种尴尬的方式 。更可怕的是,这些视频一旦传播开来,就很难彻底删除,你的隐私就像被曝光在聚光灯下,毫无安全感可言 。
(二)诈骗风险
再来说说诈骗,这可是AI换脸技术带来的一大 “重灾区”。
现在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他们利用AI换脸技术,伪装成我们的熟人,和我们进行视频通话。
就拿之前宁夏固原的一个真实案例来说,马某某在刷网络平台视频时,“表哥” 发来好友请求,添加成功后,“表哥” 打来了视频电话 。
视频里,“表哥” 的脸清清楚楚,还说自己在非洲务工,网络不稳定,不方便转账,让马某某帮忙给公司垫付合同资金,等网络稳定了就还钱。
马某某一看是表哥,又通过视频确认了身份,想都没想就分三次把1.5万元转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
结果事后一核实,才发现自己被骗得底儿掉,那个和他视频通话的 “表哥”,根本就是骗子用AI换脸技术伪装的 。这要是换做你,面对视频里熟悉的脸,你能不相信吗?
(三)名誉受损
还有名誉受损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要是有人恶意用AI换脸技术,把你的脸换到一些不雅视频里,然后在网上传播,你想想,这得多可怕?
周围的人看到这些视频,会怎么想你?
你的名誉肯定会一落千丈,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
就像之前有个案例,有人把一位女士的脸换到了淫秽视频里,然后在网上到处传播。
这位女士的生活瞬间被打乱,工作丢了,家人朋友也对她产生了误解,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
这种伤害,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恢复的,简直就是噩梦。
三、普通人自保指南
(一)信息保护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在网络世界 “裸奔”。
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个人信息的分享。别再大大咧咧地在网络上随意分享个人照片、视频了,尤其是那些能够清晰显示面部特征的内容 。
每次想要发照片、视频的时候,都要多留个心眼,问问自己:这真的能发吗?会不会被不法分子利用?
还有,绝对不要随意在不可信的平台上传面部信息 。
有些小平台,打着各种诱人的旗号,让你上传面部信息,说是什么做个有趣的测试,或者参加个小活动,可你根本不知道这些信息会被他们怎么处理。
说不定,你的脸就被他们拿去卖给黑灰产了。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有信誉的大平台,并且仔细阅读平台的隐私政策,了解他们会如何保护你的信息 。
(二)交易谨慎
涉及转账、重要信息交易的时候,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
现在骗子太狡猾,光凭一个视频通话,根本不能确认对方的身份。
就像前面说的那个案例,马某某就是因为只看了视频,就相信了 “表哥”,结果被骗了钱。
所以,在转账之前,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核实对方身份 。
比如,可以打电话给对方,因为电话的声音克隆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可以问一些只有你们两人才知道的问题,像以前一起做过的某件事的细节,或者你们之间的某个约定 。
还可以向对方的亲朋好友打听一下,确认是不是真的是他本人在跟你联系 。总之,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核实,总比被骗了之后后悔强。
(三)学习识别技巧
虽然现在的AI换脸技术很厉害,但还是有一些小细节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的 。
在看视频的时候,要仔细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的自然度 。
真人的表情和动作是很自然流畅的,而AI换脸的视频,可能会出现表情不自然,比如眨眼的频率不对,或者笑起来的时候嘴角的动作很僵硬;动作也可能会有卡顿,不连贯 。
还有,注意观察面部轮廓和光线 ,如果面部轮廓看起来很模糊,或者光线和周围环境不匹配,那就很有可能是AI换脸。
另外,还可以多关注一些专业人士分享的识别技巧,或者借助一些专门的识别工具 。虽然这些工具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但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四)法律维权
万一真的遭遇了AI换脸侵权,千万不要慌,也不要自认倒霉 。
一定要及时保留证据,比如保存好相关的视频、图片、聊天记录等 。
这些证据可能就是你维权的关键。
然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可以向相关的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
现在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和侵权行为的规定越来越完善,只要你有足够的证据,就有很大的机会获得赔偿,让侵权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
所以,平时也可以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
四、平台与社会的责任
(一)平台的防御措施
抖音、微信这些平台,作为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社交和娱乐阵地,在防范AI换脸滥用这件事上,那可是责任重大 。它们得赶紧升级技术,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检测算法,对平台上的视频进行实时监测 。就像给平台装了一双 “火眼金睛”,一旦发现有AI换脸的可疑视频,马上就给它标记出来,然后进行人工审核 。要是确定是违规的,就赶紧下架,绝不能让它在平台上继续传播 。同时,还得加强对用户身份的验证,除了常用的密码、短信验证码,还可以增加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多重验证方式 ,让那些不法分子想冒充别人都没那么容易 。
(二)法律监管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不能闲着,得加快制定和完善针对AI换脸技术的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比如未经他人同意,就用AI换脸技术制作和传播他人的视频,这肯定不行 。还要明确违法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该罚款就罚款,情节严重的,就得追究刑事责任 。就像之前杭州那个利用AI换脸制作淫秽视频传播的虞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只有法律的红线划得清清楚楚,才能让那些想钻空子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
(三)公众意识提升
咱们广大公众的意识也得跟上。平台和媒体要多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比如短视频、文章、公益广告等,让大家了解AI换脸的风险 。就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提醒大家警惕“AI换脸拟声” 类诈骗 。我们自己也要多留个心眼,看到那些特别离谱、不符合常理的视频,别轻易相信,也别盲目转发 。要是发现有AI换脸侵权的情况,要勇敢地站出来举报,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
(四)总结一些防范小妙招
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不要随意向不可信的平台或个人提供面部信息、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例如,一些不明来历的APP或网站可能以各种理由诱导你上传面部照片用于所谓的 “趣味测试”,但这些照片很可能被用于非法的AI换脸制作。
核实对方身份:在涉及转账、重要信息交易等场景时,不要仅凭视频通话就确认对方身份。务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核实,如电话联系(因为电话克隆难度相对较大),询问只有双方知晓的私密问题,像曾经一起经历的特殊事件的细节、特定的纪念日等。
观察视频细节:观看视频时,仔细留意人物表情、动作的自然度。真人的表情和动作流畅自然,而AI换脸视频可能存在表情不自然(如眨眼频率异常、笑容僵硬)、动作卡顿不连贯的情况。同时,注意面部轮廓是否清晰,光线与周围环境是否匹配。如果面部轮廓模糊,或者光线明显与周围不一致,就可能是AI换脸视频。
借助专业工具: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AI换脸识别工具,虽然这些工具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但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例如,部分安全软件或在线检测平台声称具备识别AI换脸视频的功能,在对某个视频存疑时,可以尝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初步检测。
总之,AI换脸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了新奇的体验和无限的可能,却也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 。
从个人隐私的泄露,到诈骗风险的增加,再到名誉受损的威胁,这些问题都时刻提醒着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千万不能忽视安全问题 。作为普通人,我们要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从每一个小细节做起,谨慎对待个人信息,不轻易相信看似熟悉的 “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