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12|
分享到:
|2985 |文章来源:节目一线

爱奇艺陈伟:“超级网综”将会是网综和电视综艺发展的“分水岭 ”

2017年被定义为“超级网综年”,随着网综数量的持续增长,整体市场规模也在步步攀升,预计到2020年有望达到57亿元。

而随着“网综大时代”的到来,各家视频平台纷纷加紧网综布局,自制网综数量超过100档。与此同时,随着视频行业迎接10年发展转折点,视频平台竞争格局升级生态战,网综开始向着大制作、专业化方向迈进。

可以说,网络综艺从进入用户视野到与电视综艺齐头并进只用了两年,那么网络综艺与传统的电视综艺有哪些区隔,而在这个“超级网综”不断崛起时代,什么样的网综才具有爆款像?

记者:目前国内综艺市场上,音乐类节目还能保持头部内容的地位吗?这两年有怎样的变化呢?

陈伟:娱乐最大的品类是音乐,因此在综艺节目领域,份额最大的品类也就是音乐类节目。可以说,在任何时代或任何一个圈层,音乐类节目都是最大的一种娱乐形式,所以从做综艺节目角度来说,音乐类节目自然是我们的首选。

从变化的角度讲,主要是因为音乐的范围很大,因此在不同的时间我们选择不同切入口。

十多年前我可以选择以“歌词”作为切口,进入到音乐门类的综艺节目中,但准确来说它是一个伪音乐节目,因为音乐并非节目要承载的主要的东西,综艺和歌词益智才是那个节目主要的切口;而在选秀节目进入到七年之痒的时候,《中国好声音》选择在“只要唱的好”这个维度切入;到了《偶滴歌神啊》,大家在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需要找一个茶余饭后的轻松的笑料,其实节目可以说是一个以音乐为载体的脱口秀节目;而这次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它切割的是一个大文化圈层——嘻哈文化。

可以说,我们是圈在娱乐这个大的门类里面,但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会从不同的切口,切入到当下受众群所关心、喜欢的点上去。

记者:如果请您将音乐节目中选秀、音乐还有真人秀这三个要素排序,您个人觉得应该如何排列,或者说哪一个要素更重要一些?

陈伟:音乐和真人秀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一个是人,一个是歌,这两者没有办法拆开。对于一个音乐节目来说,我们喜欢一个歌手,第一是因为他的作品,第二则是隐藏在他作品背后,在真人秀环节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人和歌应该是统一的。

记者:近两年,在经历了量产阶段的野蛮生长后,网综的投入越来越大,各大网络视频平台开始迎来“网综大时代”,目前来看做出爆款网综的条件有哪些?

陈伟:做超级网综,不仅仅是把电视的大片放到网上来。能够做出爆款网综的条件,我认为有五个维度——切口、角色、团队、模式、平台。

第一个维度是切口精准。可以说这是用无数“鲜血”、荣耀证明的。现在要做出爆款,就要做一个大家尚未见过、超越用户体验的东西,这就是2005年“Idol时代”的《超级女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以及2013年的《爸爸去哪儿》等诸如此类的节目,在当下的那个时代,会成为爆款的原因。因为它选择的切口是我们用户人群没有看到过的,至少“没吃腻”的东西,因此我觉得切口的准确是一个先决条件。

第二个维度在于明星阵容。你选择了好的切口,了解了平台制作运营逻辑,那节目所选择的主演是否合适这个节目,他们的身份、定位、标签是否能与节目产生化学反应,能否在节目当中产生新的变化,让大家忘了他以前的东西,或者说发现一个新的答案,例如原本观众并不看好《中国好声音》中加入杨坤,但通过节目观众却能发现新的杨坤。这就是节目选对了明星,而不是单纯的罗列名字、砸钱的概念。

第三个维度是制作团队。在于制作团队的基因是否适合这样的节目、这样模式的打造。以《中国有嘻哈》的制作团队为例,要保证节目品质,需要车澈这样有音乐选秀节目经验团队,然后由岑俊义这样有着真人秀故事经验的总编剧带领整个编剧的系统与之无缝链接,将音乐选秀为故事主线的剧情式真人秀完成好。从操作逻辑上,这样一个制作基因非常强的团队,拼的就是团队之间的化学反应。

第四维度是平台。节目是否符合平台的属性,适合平台的主要用户。目前爱奇艺它拥有用户量最大的,日活最高的,月度访问量最多的视频网站,主要受众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所以很多在视频网站点击量很高的节目,在电视台是不行的,因为很多平台都将受众的主战场集中在40岁以上。这就是平台属性问题,或者说缺失地利。

第五个维度是互动。可以说这么多年来电视节目与观众的交流乏善可陈,都要基于第三方网站的评论,和微信摇一摇等方式,直接通过遥控器互动那是天方夜谭。其实电视节目在跟用户互动的方面,一直是很困难的,但是却不知道用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解决。电视创作人员最想知道的就是用户喜欢什么,但对于电视台来说,知道用户是谁,针对几百万人口,却并不精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电视台把用户请到实验室中看样片,跟节目组进行直接的交流,但也只是代表个别用户。

而网站则不同,只要你作为会员登陆,那么网站本身对会员的喜好非常清楚。因此,网站与用户跟之间交互的方式非常多,并不需要跳到第三方网站,甚至不需要退出全屏模式,只在一个界面就可以完成。

记者:除了以上的五个维度,您认为纯网综艺和电视综艺,在创作思路和理念上有哪些明显的区隔?

陈伟:电视节目是线性播出的;而纯网综艺则有随时随地点播、不被线性时间所束缚的属性,这决定它跟所在平台用户所勾连的方式,在这样的逻辑下,他们的产品必然不同。

对于纯网综艺来说,我们不会按照线性直播的这种方式来去做这种强勾连的、强逻辑的,因为用户通过网站看节目,并非要一气看完,或许会暂停干别的事情,或许是上班族在地铁上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看一小段视频,下班到家再接着看。所以,在这样的一种观看属性下,不可能指望观众在上班时间看的内容能在下班的时候还能记住,所以就要弱化所谓的逻辑等要素,因此纯网综艺与电视综艺的创作理念肯定是不一样的。

记者:可以说视频平台的崛起,不仅仅体现在其自制内容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对自制内容投入资金的体量上,尤其进入到2017年,视频网站纷纷推出“超级网综”,以您的经验来看,是什么原因促使网综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

陈伟:近两年,网综大体量、大制作作品逐渐增多,一个正常体量、主流投入的网综,大概三千万到六千万之间,比如爱奇艺主流的网综大概会在五千万左右。而“超级网综”这四个字是去年9月我首先提出来的,而其他几个大的主流平台也对这四个字予以认同,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其实这和电视行业的发展异曲同工,2012年的时候,电视综艺大概也是四五千万投入的一个体量,而在这之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上亿投入的《中国好声音》,这样一个在电视制作工业上面的电视大片,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爆款和突破。

所以,我们希望将这样的行业发展的思路来引入到新媒体的节目制作领域来,不拼钱也不拼阵容,拼的是工业品质和节目制作理念。大家的欣赏水平实在飞速提高,尤其是年轻用户的欣赏品味其实挺叼的,就算是当年网生内容中的佼佼者,如今你再复制一次给他们看,也肯定是会被淹没的。而目前,这个行业制作工业的品质越来越高,这些品质不仅体现在明星,还包括整个制作团队,这就是之所以网综要投入这么大的原因。

而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对于打造一个新的文化,推动一种新的潮流的心得,就是我们必须得把最大的力量,最大的资源砸在一个最精准的小切口上,才能产生一次爆破。在小切口投入小资源是没有用的,在大切口投入大资源也是反响平平的,所以越是做垂直品类的节目,越要拿最大的资源去突破它。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