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中国电视节目‘自主创新’高峰会”论坛的主题“节目自主创新”的确定,来自于一年前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文件。这个文件的操盘手就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司长。他在节目管理工作中,主要抓以下四个方面:
一、责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二、创新,国家电视节目的创新。
三、机遇,抓住新媒体提供给我们的机遇。
四、讲好中国故事。
会议上,高司长做了《坚持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努力攀登正能量高峰》的主题演讲,以电视节目“一多、一热、一冷”的生态现状为切入点,从自信、原创、引导、中国故事四个方面为未来创作再提新要求。
高长力:大家好!我的题目是《坚持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努力攀登正能量高峰》。
这个题目已经讲了若干年了,为什么还要持续的讲它?就是因为总书记在文艺部座谈会上的讲话,讲到我们现在是有高原,缺高峰,总局在内部的反思也提到,有一些节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又不触碰负能力的底线,我们应该持续的研究怎么攀登正能量的高峰?就是通过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
2013年的时候,我在一个场合,讲到过未来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提了三个关键词,公益、文化、原创。现在四年过去了,我们看今天,我们的电视节目生态,是一种什么状态?我把它概括成一多、一热、一冷。
一多是指公益元素多起来了。
一热是指文化类节目热起来了。
一冷是引进模式冷下去。
这恰好就是我们那三个关键词,我们引导了4年之后产生的一个结果,看公益、文化,底下这个就是原创。
首先说公益元素多起来。
我们从2012年开始出台限娱令,这几年对于卫视调控管理不断地产生。有的人在网上形象的说限娱令1.0版、2.0版,我们看2014年也就是限娱令2.0版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词叫做结构化管理,我们要求卫视要播出八类公益性节目,这八类公益性节目,必须达到30%。这就决定了从此以后,卫视的节目结构里面,有30%的公益类节目。卫视的定位就基本上确定了。
我们同时也鼓励各类节目之中加入公益元素。我们看到《等着我》就是帮助老百姓,寻找失散的亲人好友。还有过去的一个节目《中国梦想秀》,这是为普通人圆梦。包括《闪亮的爸爸》,让明星到贫困小学去支教,做一些公益。
文化类节目热起来了。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董卿这是在介绍《朗读者》的经验,看我们业界是多么的关注。分会场坐无缺席。还有《见字如面》,还有我们上海的《诗书中华》,这些文化类节目,大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朗读者》
引进模式冷下去了。
去年7月1号《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宣布放弃引进的模式,自己原创《中国新歌声》。这场官司目前还在打,但是给我们一个信号。我们现在的电视机构不再像以前那样,去迷信和依赖引进的模式,而是要开始走原创之路。
那么总局对引进模式的管理,实际上是分成了这么几个阶段。
2012年在限娱令1.0版出台的时候,我们是对境外的电视节目模式采取了一个备办制,就是你要引进这种模式,要向总局报备;
到2014年我们采取了限制新引进的一些政策,就是规定新引进的境外模式,不能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也就是10点之前不能播;
去年强调自主创新的时候,我们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引进模式的调控,我们把黄金时段延长到了晚上十点半;
现在再新引进节目模式,第一季只能在十点半以后播出。同时对卫视引进的量也做了一个限制,每个卫视最多只能播出两档。
实际上我们这几年中国自主原创的电视模式,产生了很多的精彩节目,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比如说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加油向未来》,比如说我们的《诗词大会》,这是纯原创类的节目。
我在去年写了一个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如果我们现在还过度的依赖于境外节目模式的话,有可能我们的中国文化要转基因。”什么意思?当我们传播中华文化的时候,你靠境外的节目是实现不了的,只有我们自己原创。
《诗词大会》第二季增加了一个环节叫飞花令,他们有的人在高铁上就看到小孩和他的父亲在玩飞花令。我们上海的《诗书中华》,它的舞美采用一个概念,曲水流觞,什么意思呢?古代人把酒杯放在小溪边上,让它顺着水走,走到谁面前,谁就把它喝掉。文人墨客用这个方式来吟诗做赋。所有这些我们靠引进是解决不了的。
《中国诗词大会》
去年9月的时候,我们在山西开了一个自主创新的座谈会,田部长提出一个口号:“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这是我们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也是总局所提倡的。
《跑男》是让我困扰了三年的节目,这些年终于有了一点变化,原来开座谈会的时候,如何在六个方向上实现嫁接?然后你这个节目就有了营养、价值、意义。
今年发生了什么呢?这个《跑男》在延安跑,在黄河边上搞了一个黄河大合唱,李晨哭了,网上一群网友也哭了,实际上这个《黄河大合唱》感动了很多人。恰好播出在我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
《奔跑吧》
后来我看到这个情况,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以把这一段放在论坛转播的前后,作为播出的节目。”浙江卫视果然这样做了,效果果然是好。因为它让人们有一种今夕的对比,80年前我们中华民族任人蹂躏,我们发出这种屈辱的呐喊。今天我们在看一带一路,当今中国这种国际地位,我们就会感慨今天的中国的确是更加强大。
这季跑男第一期节目,还专门到义乌去跑了一下,讲了一个鸡毛换糖的故事,当时这个作为作文发出来,小朋友会问妈妈是什么意思,然后妈妈解释。这个情况出现以后,跑男觉得自己有意义了。
我们艺术家是迎合观众还是引导观众?迪斯尼的创意总监约翰拉塞特有一句话,“艺术家负有引导观众的职责”,不光是他要什么才给什么。
所以我们大家现在都抱怨说:“纪录片进不了电影的院线,纪录片的收视率不入影视节目。”但是我们要去引导,不能说现在的观众素质不高,不能这样抱怨,我们艺术家要把这些产品给他,然后来引导他。
这就是我们一个节目既要有营养,还要有味道。
我们今天要讲好中国故事,来弘扬中国精神。
最近微信上热传一篇文章,哈佛教授:“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个民族特征,却让他们屹立至今。”他讲西方只有洪水的神话,而中国有治水的文化,我们有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等的,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么多这么好的大IP,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做出新的作品来?
今年我们推动一个中国民间故事动漫工程,目前正在做“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中国梦是每个人的中国梦”,最近一段时间央视出了一个节目,《出彩中国人》令大家动容落泪。这个节目的名称就是从这儿来的灵感;《梦想城镇》《中国梦想秀》这类节目的出现,早于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
我们最近在做两个纪录片,一个是在黑龙江的五常县,在那里扎根,这个团队非常的有雄心,要连续搞五年,每年选一个村,每年拍一个系列。前两天他们反馈出来的信息,刚进村的时候还有一点担心,不知道是否可以抓住好看的人物和故事。但是在那里待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只要和农民待在一起,每天都会有精彩的事情发生。
另外一个团队在怒江的高山上,那个山非常高,摄制组上去就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他们在那里要拍5个多月。只要我们深入生活,下苦功夫就一定可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了选点我去了云南,到了哈尼梯田,大家知道哈尼梯田是非常美的景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那里是贫困地区。农村一亩水田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块钱,怎么解决这个脱贫问题?
当地的领导真的很有智慧,他们请了农业部水产科学部的首席科学家,到那里去了8次,让他培育出一种不往泥里钻的泥鳅,它一旦钻进去水就会流掉,梯田就没有办法种了。研究出这种泥鳅之后,农村一年就可以收两次,需要钱的时候就捞出来泥鳅把它卖掉,这就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扶贫故事。后来我发了这张照片,盗用了一句话“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积淀多少真情”。
我们“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们今天就是为了可以培养创作史诗的雄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创造更多的作品。
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 超越煽情和单项,再现经典
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为电视节目创新支招,就如何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如何超越现阶段的电视节目水平两大方面进行主题演讲:
真正要做好传承和创新优秀文化的话,要做这么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凝聚力。这个凝聚力不仅仅是天天谈老子、庄子或者儒家,因为本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多元包容的,还要更多的选择、最大公约数的影响力。
二、怎么重构传播的文化吸引力?我们做一个文化创意,把自己的创意卖出去,这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因为我们的市场不光是中国,还有国际。
三、电视的公信力仍然保持着历史的形式,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新媒体的公信力也在逐步的加大,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要迅速扩大电视文化的公信力。作为一个媒体人来说,我们的竞争还是非常大的。电视要真正的保持自己的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公信力,道路还是蛮漫长的。
我们到底怎么样去做创新?
法国哲学家布迪厄有这么一个结论:电视受到市场化的冲击,没有一个人敢跳跃过去的词就是收视率。受到这个冲击,电视必然会对艺术、文学、科学、哲学、法律等文化生产的诸多领域形成巨大的威胁。
首先,超越煽情,走向思考。中国需要德先生,中国需要情感的凝聚,但是也更需要理性。我们看到互联网最大的毛病是太不理性。
其次,需要超越单向。因为电视的单向性是不可避免的,它的线性传播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这是自身的弱项。还有缺乏协商,今天社会的治理越来越从单向走向社会的协商。
最后,把经典作品再现。我们电视自身是否可以自己创造作品,电视自己就成为经典,而不是别人经典的再现和传播,从这个角度,我们可能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要想创造更好的制度,提供一种选择或者是方案。作为中国的电视人,是否可以为全人类的电视行业,或者是媒体行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方案?这个可能是下一步,我们所有电视人的一个共同使命,也是我们身上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