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17|
分享到:
|2307 |文章来源:金牌舆情官

冠名植入越来越贵,可效果难言满意,广告费收紧或成大势

当综艺招商的广告金额越来越高,不断突破天花板之际,与之相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就如,“鸡精大王”亿元赞助《加油!美少女》,如今,却被电视台告上法庭。

7月13日,《加油!美少女》综艺栏目冠名引发的合同纠纷案在成都市中院开庭审理。被诉拖欠广告费的玖玖爱表示,《加油!美少女》节目制作方,擅自更换固定嘉宾,广告播出效果远远低于反诉人预期,广告效果极差且拒绝停播,同时收视率也未达到合同约定要求,甚至连合同约定的赠送资源及补偿资源均未兑现,已经严重影响到反诉人的销售额和招商计划,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冠名软植越来越贵,投入与效益却越来越低

今年上半年以来,眼花缭乱的植入,让观众吐槽不已,却也让人看到资本的力量。《欢乐颂2》广告植入就已过亿。其实除了电视剧,综艺节目植入、冠名也早以进入了“亿元时代”。

实际上,早在2014年国产综艺就迈入了“亿元俱乐部”,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爸爸去哪儿2》、《星光大道》和《中国最强音》的冠名费都突破了3亿,《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3》、《我是歌手2》冠名费超过2亿。到了2015年,综艺节目冠名费开始步入“5亿时代”。这一年,《爸爸去哪儿3》的冠名卖出了5亿的高价,比2013年涨了近20倍,老牌综艺《非诚勿扰》也拿下了5亿冠名费。就连2015年首播的《偶像来了》,冠名费都达到了4亿。

2016年,热播综艺的冠名费价格仍在不断刷新。《快乐大本营》独揽7亿冠名,较之2015年增加一倍。《我是歌手》也不遑多让,冠名费从第一季的1.5亿涨到了第四季的6亿。2017年,根据招商数据显示,实力综N代《极限挑战》和《奔跑吧兄弟》的冠名费分别为4亿和5亿。《最强大脑》为2.5亿、《欢乐喜剧人》2.5亿、《中国新歌声》 5亿、《我们的挑战》2亿。

伴随着广告费的增长,业内也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动辄几亿的费用是否物有所值呢?

除了综艺节目,2017年一线卫视剧场硬广全线提价,

湖南卫视:剧场基本稳定,周播剧场有所下降

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提价11%

江苏卫视由于储备了多部优质大剧,如《如懿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军师联盟》、《白鹿原》等《幸福剧场》提价超过10%

北京卫视:《红星剧场》提价幅度最大,高达55%

此外,在IP大剧火热的当下,一线卫视还推出剧场合作价格,让剧场的品牌价值凸显。预计,2017年湖南卫视通过剧场的品牌合作广告招商总额将突破10亿,其他一线卫视也直线逼近5亿,已基本达到一档一线季播综艺的活动招商水准。

从目前数据看起来,广告收入飘红,但动辄几亿的广告费用是否物有所值,却要打一问号,坊间一直有这样一句名言:“广告主知道有一半的广告费用被浪费了,但不知道是哪一半。”

由于国内植入广告的模式还不成熟,目前,已经开始涉足植入式广告投入的企业大多反应不佳。某知名品牌负责人透露,包括自然堂,韩后,圣蜜莱雅等在内的企业先后尝试的电视电影植入广告都不是很成功。

同时,多部电视剧的广告植入,也由于收视不如预期、植入过于僵硬,而使得广告效果大打折扣。此前《择天记》开机仪式上,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英杰就表示,《择天记》已经回本。这意味着《择天记》还没开拍,通过出售电视剧版权、广告植入等获得的收入超过了4亿。

如今,《择天记》取得了平均1.119的成绩,虽说还不错,但在鹿晗等人强大的号召力面前,仍然有些遗憾,里面的广告植入的突兀,也被网友吐槽为“丧心病狂”,引起反感。比如:为了宣传“一叶子”面膜,甚至让演员顶着一片叶子出场。

而综艺节目同样面临投入与效益不成正比的问题。去年,蒙牛斥资8亿,冠名《全员加速中2》和《夏日甜心》,最终两档节目的收视却不及预期。蓝月亮豪掷4亿冠名《旋风孝子》,最终节目的影响力也不尽人意,难以跻身“现象级”之列。加上大制作综艺的冠名对品牌主的营销配合、渠道配合能力是相当高的,如果广告主没有很好的市场手段和营销组合拳跟上,那么电视广告的巨大声量就有很多会浪费。

头部内容广告费虚高,广告费趋紧或成趋势

虽然表面上看广告收入一路攀升,但细究就会发现广告主的亿元冠名去向,依旧集中在头部内容,除了极少数卫视能够凭借热门综艺获得巨额冠名费,绝大部分卫视节目越来越难接到广告订单。电视剧也同样如此,没有大咖加盟的剧集举步维艰。

即便是热门综艺,广告费用也存在水分。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坦言,其实冠名广告商对外公布的高价冠名费有水分,实际冠名费用并没有这么高,具体的比例也因节目不同而多少不一。

甚至存在数据造假现象,行业评论人杨智帆举例:“譬如有客户定下你这个节目必须过1.5,那节目方会觉得1.5就1.5呗,只要能把钱打过来、先把节目做出来就行。大不了拿你给我的钱一部分买收视率,节目起来后再借着招其它客户都OK,反正你骗我我骗你,各方利益关系吧。”

总的来说,综艺寒潮似乎已经来临。彭侃透露,其实大部分综艺节目都在赔钱。“由于近几年综艺节目的狂飙猛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看好这一领域,甚至此前并不涉及该领域生产的上市公司也纷纷试水综艺市场。但是,资本的涌入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粗放式增长和野蛮竞争,随着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以及明星天价酬劳、电视收视率造假等行业弊病日趋凸显,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依赖综艺节目赚钱开始变得困难。”

亦有报告指出,因为去年招商不利,今年将有超过一半的招商会项目无人接盘。据某资深人士爆料,某一线卫视做的两档招牌节目竟也都是赔钱的,“就是为了要挣这个名嘛,其它一线卫视能做的,他们也要干,有些是上面、台里要求要做。这么说吧,之前一季节目下来,这卫视都发不出工资来了。”

电视剧市场也依然如此,虽然《欢乐颂2》招商场面火爆,但《欢乐颂1》却无人问津。之所以出现如此境况,一方面是政策风险大,广电总局动不动“限娱令”、“限韩令”、“限模令”、“限娃令”,政策进一步收紧之下,诸多节目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审查,有业内人爆料:“已得到消息,之后还会有一大批节目下台。”

另一方面是整体经济环境不佳,某资深广告代理商介绍道,“你说以前门槛多低?投一个大节目无非也就一个多亿,现在过亿的已经不算是大节目了。而且那时候经济好一些,企业有赌的成本,即使广告费花的错一点,也没有那么明显。这两年经济下滑后,当然少花钱最安全,但是又不能不花,金主外投钱的时候自然更谨慎一些,要做的准确。”

此外,广告商在经历了几年盲目跟风投资后,金主客户们从懵懂状态成长了起来,某资深广告代理商负责人表示:“经过这么多年,很多客户已经从盲目扎堆投综艺走向冷静分析投资。也知道你模式是做烂的,就算有几个流量大咖挂着,出来也没什么意义。”而且当发现广告效益不如预期后,自然投资会趋于谨慎。看来,广告费趋紧或成趋势。

过分依赖广告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广告和内容结合是门艺术

植入性广告早已成为影视剧的标配,不论是英美剧、日韩剧,还是好莱坞大片,都会或多或少植入一些广告。在“限广令”、“一剧两星”影响下,植入式广告在中国电视剧市场更是大势所趋。

实际上,广告植入一直是一把双刃剑,植入巧妙可以提升电视剧的品质,对品牌有积极影响。如果剧中的广告过多过滥,不但会拖垮电视剧的质量,观众可能还会迁怒于广告品牌,使品牌美誉度下降。


《北上广》中痞帅的朱亚文和傻白甜的陈妍希的人物设置算是讨喜的,演员演技也在线,按理说收视口碑应该不错,但是剧中5分钟就来段广告,让不少网友直呼要弃剧。网游题材的《微微一笑很倾城》本身就是网游宣传片,《克拉恋人》由某珠宝全线定制,完成了从对白到场景、情节、角色等深度植入。热播的《欢乐颂2》似乎也有些“开发无度”了,口碑一路暴跌,观众的普遍观感是,这次的广告植入不仅数量多、频率高,而且不太走心,常跟剧情脱节,影响观剧体验,令人“出戏”。

当电视剧变成广告片,结果就是作品和广告的两败俱伤。不仅会导致影视作品内容的艺术性、完整性及观赏性遭到破坏,观众很难深度融入剧情,也导致影视作品本身的传播力度大打折扣;出于警觉惯性,原本融入剧情的品牌产品也被挑剔的观众揪出来,并被冠以失败植入广告的标签。

植入广告已成为电视剧制作成本重要的回笼方式,只是广告和内容的恰当结合是门艺术,为了对自己、观众和广告商负责,实在有必要好好研究一番。

好的广告植入是“润物细无声”的,不仅不会突兀,还和剧情相得益彰,甚至可以更好地表现人设,或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即便资本的逐利性使得《深夜食堂》、《欢乐颂2》沦为了广告剧,但当初《欢乐颂1》的广告植入手法却可圈可点。

据了解,在《欢乐颂》立项时,导演孔笙表示,剧本里有什么、适合什么,你就招什么。“演员怎么表演,台词怎么说,都由我们定,客户花多少钱我们也不改。认可就给钱,不认可扣款我们也不拍。”此外,为了更好的融入剧情,同样是拍一瓶酒,很多客户就要求正面拍个大商标,来一个大特写,怕演员一把抓上去把标盖住了。

但孔笙的策略是,只拍半个商标甚至完全隐去商标,从情节设置和表演、台词上入手,让观众好奇,觉得酒很好喝,自己去搜索品牌。同时,为了保证内容的流畅性,台词也下了一番功夫,一句简单的台词植入“你用搜狗搜索搜一下呗”,历经十几次磨合。为了整体自然,最终采用了饰演樊胜美的蒋欣的建议,变成了“你搜狗一下呗”。 

看来,广告植入是技术活,既然想要赚钱,也许在植入技巧上需要好好研究,让广告商、编剧在剧本创作之时就进行沟通完善不失为一种方法。

此外,单靠行业自律显然不够,法律监管必不可少。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可以适当效仿“韩国模式”。

韩国几年前修订了相关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电视节目中出现“间接广告”(即植入广告),同时也对“间接广告”的播出长度及占总体画面的百分比进行了严格限制。在此背景下,已有一批超时、超量植入广告的韩剧受到警告或处罚。据报道,饱尝收视甜头的当红韩剧《那年冬天,风在吹》由于植入广告频繁,受到韩国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的警告,并被要求支付罚金。

此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的“事先告知”模式也可供参考,即在植入广告播出前,通过其他传播形式提醒受众,其接受到的信息中将含有广告,这对中国广告界或是一种启发。

近年来,广告投放市场马太效应愈发凸显,但头部内容存在泡沫,当监管趋紧、政策风险加大,广告主本身回归理性,整个行业的广告投入或将趋紧。不论是广告冠名,亦或是广告植入,都需要依靠作品本身的质量,牺牲作品换取广告内容的空间,短视且两败俱伤,当“植入”变成“置入”,就会破坏内容的观赏性,反而喧宾夺主,令人心生反感,甚至恨屋及乌。

由于中国电视剧以及综艺都尚未充分市场化,现在整个行业处于艰难的过渡期,但最终立法和市场会去调节。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