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好创意的成功往往是打破“常规思维”的结果,“程序化”却是按预设的规则来做,这两个原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概念,是如何碰撞在一起的呢?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程序化创意?
程序化创意是一种由数据和算法驱动,通过对广告创意内容进行智能制作和创意优化,从而整合互联网创意产业上下游的技术。
目前的广告环境,移动场景无穷多,随之而来的,是更丰富的广告内容。过去,我们通常是预先做好一个广告创意,按照素材要求做成不同大小的版本,然后在媒体上投放。
但这种做法在适应复杂多样的移动场景时,却难免力不从心。林林总总的设备平台、媒体类型、广告尺寸、格式要求、技术标准,使得创意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太多复杂的细节。
而程序化创意,可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海量创意的批量生产,它以算法为基础,自动完成机械而繁琐的手工操作,有助于创意人摆脱那些按照要求排版的枯燥工作,从而更好地聚焦于创意。
此外,程序化创意还可以和动态创意优化功能一起使用。
动态创意优化,能够通过优化广告展示的结果,通过实时的效果反馈来调整广告素材甚至其它元素,比如标题、文案、按钮等,来优化改广告的相关指标,如点击率、页面停留时间、以及注册等率等。通过给定的规则自动动态组合多种元素,以匹配不同的投放环境,这一动作可以在一瞬间完成,为不同细分群体、场景定制投放不同的创意内容。
京纬数据在为一家知名打车APP打造的营销活动中,就是基于原有主题设计,拆分为主视觉、背景、文案、链接、按钮等多种元素,在程序化创意平台上生成上百种创意结果,然后通过动态创意技术,根据广告投放过程中每个创意获得的点击率进行实时优化,自动增加或取消某个创意元素(比如主视觉、广告语、背景、按钮)的曝光机会。
如此,我们能更好地为广告投放结果负责,即时缺乏历史数据判断,仅根据用户当前的喜好就可以实时调整创意素材展示,让广告变得有效起来。
未来,数据也有望为创意打开更多的大门,甚至在素材的设计之初就能提供更多的数据依据,让创意人可以清楚地知道用户的喜好,互动习惯,来决定最优的排列组合。
过去,我们总认为创意人追求的是吸睛的效果,而非实实在在的销量。随着数据化的发展,这两者将更有可能合二为一,让消费者在惊艳于广告的同时,点击下单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