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台网两端的深度协同发展,综艺这一电视艺术门类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这样的景象背后并不意味着节目品质已臻成熟:内容低俗、创新乏力、流量唯上……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国内综艺节目有哪些问题?未来应该怎样发展?
问题一:节目数量井喷式增长,
无序扩张和低端节目泛滥,导致供需失衡
近两年,国内电视和网络自制综艺市场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密集推出一大批自制综艺节目,节目数量持续井喷。
然而,在急剧扩容的状态下,电视和网络综艺正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给体系与市场需求无法匹配,劣质低端节目泛滥,优质高端产品匮乏,资源严重浪费。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发布的《2017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网络综艺片)》显示,2017年新上线的网综有197档,播放量总计552亿次,其中,排名前十的综艺播放量达231亿次,占总量的42%,头部效应明显,而18年刚过去三个月,已有数十部网络综艺开始播出或是宣发。
可以看到,网综数量非常庞大,而获得社会大众较多关注和讨论的网综主要以选秀类综艺为主,其余主要为脱口秀类和明星真人秀类。
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综艺节目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媒介本身的素质低下和数量过多。电视台加上网络平台的数量巨大,每个平台都会去制作自己的综艺,这样一来使得市场供大于求,也就造成了综艺数量众多,再有平台质量良莠不齐,这样自然会出现综艺节目质量不高的普遍情况。”
从产业层面来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青年学者朱传欣认为,“综艺节目整体质量的提高,一定是资本方、平台方、制作方、监管方以及广大综艺观众的合力之举,很难依靠某一方的单打独斗实现,因而需要综艺产业链上的全部参与者能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协调联动,共同做到“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使得综艺节目市场生态得到整体优化,自然能够涌现出优质的综艺节目。”
问题二:过度消费明星,
借炒作八卦绯闻和制造话题吸引眼球
电视综艺主要以明星真人秀为主,在炒作明星上与网综不妄多让。真人秀节目《亲爱的客栈》与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就明星爱情反复炒作渲染。
在炒作争端上,以《演员的诞生》尤为突出,先是炒作评委章子怡与流量明星郑爽之间吵架,后有袁立参赛被“黑剪辑”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每一期都有新事件爆出,被网友戏称“戏精的诞生”。
炒作现象在网络综艺节目中十分泛滥。首先是炒作流量明星,宣传中重点突出XXX明星参与做评委或是XXX明星加盟节目,着重看重其流量明星带来的流量而不在乎明星是否与节目相匹配,各种炒作手段层出不穷,为博眼球不遗余力。
针对这个现象,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董小玉批评道,“过度的狂欢必然助长黑暗系文化的养成,网络综艺也需要张弛有度,把握平衡,不能将这种文化取向作为常规性的平台运作手法。”
从所显现的社会现象来看,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综艺节目质量低下的原因在于综艺节目投资大量投入到了明星身上,一部综艺的制作费用动辄上亿,但其中大部分都用于了请明星。
综艺节目由广告客户、投资方投资,资方直接决定了综艺节目最终的呈现,而资方总认为只要请了流量明星就能获得良好的收视率,于是大力投资在请明星上,于是就形成了对明星吹捧的热潮,并且愈演愈烈。”
问题三:内容创意贫乏,
同质化和跟风模仿现象较为普遍
综艺也应当多开发新品类,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新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是必要的,普遍观点认为真人秀节目都过度娱乐化,其实用好这种形式也可以很好的传播传统文化,例如《非凡匠心》就是真人秀,但其是很优秀的节目。
还有,传统文化综艺节目也应当短视频化,可以看到在社交媒体传播的都是短视频,其应当能够被切片易于传播。所以,综艺节目应当去借用一些行之有效的传播形式,但要用旧瓶装新酒——以优秀的核心装入流行的外表。”
而除了节目内容同质化,可以看到节目的宣传方式上也是千篇一律——炒作明星,炒作明星八卦,那么除了炒作,综艺在宣传上还有别的什么路径可以选择吗?
对于这个问题,米未创始人马东认为,“好像往往是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和更有效的措施的时候,大家就进入了一个套路炒作的惯性思维。我自己没有更好的答案,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的改善恰恰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智慧的体现。”
从根本原因上,尹鸿认为,“综艺节目的宣传出现炒作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符合传播规律的,因为利用不实信息、八卦等炒作,既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又没有成本风险,所以自然成为很多综艺节目宣传的选择。
想要杜绝这种炒作行为,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应引导社会舆论,使社会舆论达成不应炒作八卦与不实信息的共识,而最直接的,还是应靠行业的治理与相关管理部门出具法律条规明令禁止,宣传炒作的成本高了,自然数量就会减少。”
问题四:文化内涵缺失,
过度娱乐化和价值导向偏差等问题严重
但在去年和今年年初,也有优秀的电视综艺出现,以《国家宝藏》《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为代表,一系列以文化、情怀等为核心的综艺,虽然都有一些流行明星的参与,但他们并非主角。这些优秀的综艺都是以内容俘获人心。
《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明星只是作为讲述者讲解文物,不喧宾夺主,本质还是文化的传承,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
针对近年来的过度娱乐化现象,董小玉认为,“实际上,‘娱乐’并不能成为网综的唯一生产力,漫无边际的娱乐只能造成审美疲劳,而‘重口味’尽管符合注意力经济的规律,但其必然只是新媒介形态崛起时难以避免的‘成长阵痛’,网络文化如何规范自身的边界将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整个网络综艺生态上看,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卫华认为,“有娱乐、缺文化是目前网络综艺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当前对于互联网视频内容的政策、管理都相对宽松,某些节目利用这一空档,通过打擦边球、大尺度、无下限的方式来吸引用户。
由于网络视频用户基数大、年龄低、交互性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从长远发展来看,价值观才是网络综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确保其长久的生命力。”
而如何去改善,朱传欣认为,“可以看到近年来,《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一批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年轻人的认可与喜爱,说明当代青年群体绝非抵制传统、抗拒文化,他们反对的只是强行灌输、一味说教的文化表达方式。因此,新时代的综艺节目需要注重为节目的文化内涵设置多元入口和趣味路径,平衡节目的‘有意义’与‘有意思’。”
未来,综艺节目应该在哪些层面进行改善?
一、加强行业自律
作为网络综艺节目制作主体,还应树立自律意识,从而使行业自律得到加强,目前较多网络综艺节目制作由民营企业来完成,再由各级电视台和互联网公司提供内容。
而作为节目的制作人员,还应坚守社会道德底线,合理把握节目内容、题材和尺度,避免碰触娱乐底线。但就目前来看,一些从业人员抱有侥幸心理,总是在节目制作中打擦边球,制作的节目也始终处在灰色地带。
针对这种情况,还要加强行业自律的教育工作,确保节目制作人能够树立严格自律的意识,让综合修养的不断提升。而在此基础上,更多的行业从业人员才能着重进行优质的节目生产,坚持不触碰娱乐底线,进而使得该行业能够积极健康发展。
二、加强节目把关
网络综艺节目的播出同样需要平台,所以通过加强平台的节目把关可以有效遏制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广电总局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网络综艺节目面临停播的风险,从而给平台带来了较大的运营风险。
面对这种局面,网络播出平台还应加强综艺节目把关,严格节目内部审查,以便发现存在过度娱乐化问题的环节,并通过尽早处理减少平台承担的节目下架或停播风险,进而是平台的资金损失得到规避,为达成这一目标,网络播出平台还应聘请更多的节目审查专家,通过加强与电视台监管机构的沟通,明确节目评价标准,从而严格进行节目把关。
此外,在节目播出后,平台还应及时开展播后评估,及时发现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加强网络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处理。
三、加强统一监管
对于政府相关机构来讲,还应加强网络综艺节目的统一监管,不断提高有关节目的制作标准,从而使网络节目与电视节目的差距逐渐缩小,进而使节目过度娱乐化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每次相关机构还要结合目前网络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出台有关政策,加强对这类节目的制作播出管理,从而减少过度娱乐化节目的产生并及时将不良节目下架和停播。进而使行业风清气正,减少过度娱乐化的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