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独立,是爸爸的骄傲,但我们的依赖,是爸爸这辈子都不想脱掉的小棉袄。”
父亲节,唯品会携手KARMA带来了这样一支微电影《爸爸的求职信》。年过六旬的退休老爸,竟然要重返职场?没错,他想重新学习加班订餐、泡咖啡、协助同事工作,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存在感。
因为,在爸爸这个职位,他已经硬生生的“被退休”了。女儿悄悄长大,爸爸却从超人退化成了小小孩,他看不懂网络账单、不懂外卖,就连做个家务,也是虎头虎脑的。
怎么办,被小棉袄嫌弃的感觉,真是好失落啊。
好在,影片最后,爸爸终于收到了offer。上面写着:“现聘请您作为女儿的超人。期限:永远。”
惊喜的是,在整部影片中,唯品会的品牌露出表现的足够克制。和故事情节比起来,几段不经意的植入似乎没什么存在感。这又回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广告本身如何平衡好故事情节和品牌信息的关系。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书认为,广告本身是对无意识的受众的一种信息刺激,广告不是提供人们有意识消费的,而是一种“无意识的药丸设计”。也就是说,人们不需要对广告关注,更不需要专注观看,就能服下潜意识的药丸。这同时解释了泰国式广告不能建立品牌的原因,因为他们把广告做成微电影,“有意识”的成分太强了。
业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主要看故事和品牌能否完美融合,两者并不是非要“主角与路人甲关系”,其实可以成为“男女一号主角”等位关系。就像之前拿下戛纳金狮的《小时光面馆》系列,温情和怀旧的背后,传递的是统一的品牌观念:用心做好每一份面,以心情调味。
对此,你如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