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综艺节目的“买买买”时代正在终结,卫视在引进版权的同时,对节目自主创新的重视也已经大大超过从前,怎样做好节目创新?节目模式本土化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电视综艺竞争日趋激烈,截止2016年三季度,各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已经超过200档。
长期以来,为了牢牢抓住观众与广告主,引进有一定收视基础的版权节目一直是各卫视最为稳妥的办法。但随着总局政策的相继出台,综艺节目的“买买买”时代正在终结,卫视在引进版权的同时,对节目自主创新的重视也已经大大超过从前。
引进受限,本土化创新成重中之重
自2012年《中国好声音》起,“模式引进”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荧屏上综艺的“现象级”则一下子成为模式版权节目的天下。然而,几季的长跑下来,原来让观众的惊艳节目逐渐变成了套路,适合中国的节目模式也正消耗殆尽。
今年6月,广电总局突然放出大招,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黄金档引进节目每年不得超过两档”“每年新引进节目不超过一档”等规定,让今年的第二季度成为模式引进最后的狂欢。在一系列政策之下,各大卫视和制作公司开始以“联合研发”替代“模式引进”。从此,如何对模式节目进行本土化创新与改造成为了重中之重。任何成功的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经典模式的借鉴。但本土化创新过程,并非是一件一帆风顺的工作。
江苏卫视的《蒙面歌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第一季因为更改了节目创意的核心规则,由失败者揭面改为“荣誉揭面”,导致这档节目最核心的模式点丢失,收视和口碑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到了第二季的《蒙面唱将猜猜猜》,节目对面具、歌手以及歌单等外化进行了升级,但同时保留了节目创意的核心,逻辑理顺了,观众找到了“音乐推理”节目的乐趣,反馈普遍不错。可见,本土化的同时要能够吃透模式核心。
本土化不是简单的借鉴,而应该更加精细的讲好“中国故事”。芒果TV的《明星大侦探》节目创意借鉴了韩国JTBC的《犯罪现场》,而原版的烧脑和严肃让节目观众的门槛过高,因此在本土化过程中,在内容的创作,风格设定上做出调整,使节目成为“30%跌宕剧情+40%综艺搞笑+30%智能推理”组成的“中国式”综艺。
不过,对中国的电视行业来说,在拿到或看中一个优质的节目模式后,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本土化改造一直是一个难题。盲目或随意篡改模式核心创意的反面案例仍很是屡见不鲜。
节目本土化的6项原则
——不要改变节目的模式点
观众觉得一档节目好看,往往都在于节目的核心创意点。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节目最核心的模式点,就是利用道具,用盲选的方式达到歌曲听力上的极致。
因此,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这一点是不能改变的,而节目每一集有多少选手出场、故事和歌曲占据的比重,是可以根据国情去调整的。
考虑政策风险
比如《梦想的声音》在拿不到牌照、但又想进黄金档的情况下,顶住风险录制了带有投票环节的版本,而最终还是必须要舍弃投票做一个更安全、成熟的版本,反而让节目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注重节目的调性
一个成功的节目要能够适应不同国度,不同社会阶段观众对节目内容的述求。腾讯视频《看你往哪儿跑》这档节目与瑞典原版节目相比,基本的游戏规则和概念没有发生改变。
原版节目中,最终明星偷拍到素人10秒就算成功,但国内明星需要把“追捕器”放到素人身上才算成功,但这一改动,让最终的抓捕结果变得更加游戏化和喜剧化。
因为原版节目就是正式的追捕比赛,体现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而国内需要突出的是欢乐的气氛,这是中西方文化氛围的差异,所以做出符合观众调性的节目,是本土化的一个重点。
增强节目的节奏感
《爸爸去哪儿》原版节目节奏就比较慢,这个节目的核心是爸爸带着孩子旅行做任务,原版可能一集只有两个任务,而到了中国之后,就增加到四个任务,这让节目的片段感比较强,观众看起来节奏感就比较强。
——增强节目的故事性
对于国外很多节目来说,往往是通过规则来倒逼人性,而这在国内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规则性相对较弱的性情况,就需要通过故事或者背景的讲述来满足中国观众的口味。
舞美的使用要适合节目的创意
可以说目前在播的很多节目,都能看到熟悉的韩国节目的影子,但不同的是,我们将节目的舞美做的比原版节目更炫。
但对于模式节目来说,所有的舞美都应是为核心创意点来服务的。舞美可以做的很精致,但一定要符合节目模式的功能性要求,超出了过犹不及,反而实现不了节目的效果。
原创节目需要试错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引进海外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最终逐步实现原创,在全世界都是电视节目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拿来主义”不是最终的目的,但目前国内缺乏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模式,跟风模仿海外的热潮,正说明国内节目还存在差距,创新的确不足。
但在引进模式,学习国外节目制作完整的工业化流程,帮助国内电视节目进行生产方式的升级换代后,再从中生发创新能力,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原创之路。
从节目的本身出发,打造一档成功的节目,需要时间的投入,时段的投入以及赞助商的认可,确实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英国chanel 4电视台曾经用5年的时间来打造一档名为《first date》的节目,从最初周间试播,到最终进入周末时段,从没有赞助商“裸奔”到拿到冠名,从最初一季6期到最终几乎实现周播。由此可以看出,很多热门节目都是从非黄金时段、小成本、零赞助逐步升级的。
目前,对于卫视平台尤其是一线卫视来说,无论是周末还是周间时段,试错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在面对原创节目提案和改造已经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模式时,选择后者显然是更为讨巧的做法。因此,越来越强大的市场需求与越来越现实的功利心态之间的矛盾,似乎就成为国内节目原创的阻力。
不是每一个创意都能够被市场接纳,也并非每一个节目出来都能成为“爆款”,但是对于电视这样一个行业来说,它非常需要市场提供试错的空间。
而对节目本身来说,在新技术开发出来之前,节目的类型几乎被挖掘殆尽,但是从模式角度出发,结构、人物、规则、舞美等元素的不同搭配组合,却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因此,原创节目需要逐步的培育。
对于目前电视台发展现状,腾讯视频综艺业务部模式研发副总监罗明认为:“从业内角度来说,为了行业能够更长远的发展,需要平台决策者拿出勇气,拿出更多时段来尝试一些在创意上带有东方文化根源和文化基础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