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今年全国两会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具‘技术色彩’的两会”,新技术的创新启用使得全国两会舆论场信息流的速度、密度和热度不减。从“面对面”参政议政到“屏与屏”的隔空采访,云技术、新媒体空前广泛运用,多屏互动、“屏屏”相见。5G传输的“疾风”吹拂着4K超高清直播的“轻纱”和天际的“流云”,共同构建了空前热烈的融媒体交互景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制作及转播,属于典型的“聚集型”工作模式。鉴于本次全国两会各项防疫措施空前严格,总台围绕云技术,精心布局、创新手段,促使传统的电视采编播完成全流程的“云直播+”实践;总台新媒体平台则在5G、云计算等领域迈出更大步伐。与此同时,电视与新媒体的大小屏融合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密。
此番采访于山阻水隔的“危机”中寻新机的媒体实践,可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全流程启动“云计算+”,完美呈现“云转播”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总台完成了一次技术升级,首次实现了“5G+8K”实时传输和快速剪辑集成制作。前方记者只需一个“5G+4K8K”背包,就能实现两路4K8K外景信号的实时传输,并对接收的8K内容进行编辑制作。超高清8K作品《八方云开 炫彩中国》就是混合制作岛推出的惊艳的开篇之作。
早在2019年全国两会时,总台就已经率先尝试了“4K+5G+移动直播”的模式,不过只是被视作媒体技术创新的惊鸿一瞥。今年不同,这一新模式已然成为了全流程“新常态”。今年全国两会,总台采编系统与技术系统协同努力,通过云技术链接制作转播各环节。
以代表委员通道直播为例,这场直播的公共信号是由总台来制作提供的,往年只需要在人民大会堂部署一套转播系统,记者和代表委员面对面即可轻松完成采访。今年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总台分别在人民大会堂和7公里外的两会新闻中心各自部署了一套电视转播系统,AB两套系统同时启动4K视频采集,分别聚焦记者的提问和代表委员的回答,双方通过高清大屏模拟同场会话。
两套系统通过5G传输实现了低延时和高速率沟通,总台转播团队在时滞处理及跨系统交接切换等诸方面进行了反复调试,使这场在“云端”进行的对话几乎实现了“零延时”。隔空对话清晰流畅,恍若身在近旁,再加上两地光线、视角及色差的调整,甚至觉察不出这场对话是在不同空间进行的。
今年总台还将新的传播手段成功运用到了时政新闻报道领域,时政报道团队与总台5G实验室通力合作,在人民大会堂周边实现5G信号实时回传,后期制作岛可同时收到6路实时画面,使得时政新闻视频传播变得更加迅捷,细节更为丰富。
除此之外,“云会话”的触角也延续到了海外。CCTV-4在两会期间特别推出的《全球智库看中国》,通过云连线的方式,专访了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库恩基金会主席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库恩、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全球信息策略》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等6位外国知名专家学者,以国际视角解读中国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以及“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着重阐释在联合抗疫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行动展现中国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
在播出环节,总台全面开启“云速度”。IPTV总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对尚未对接地区,通过电子节目单首页统一呈现并链接直播频道的方式,首次在IPTV端实现全国两会内容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将开幕会现场传递至全国1.77亿IPTV家庭用户,覆盖率较2019年增长49%。
激活“云思维”,玩转“云互动”
总台新媒体平台的全国两会报道全面激活“云思维”,在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等多个方面锐意创新,一系列报道令人耳目一新。
从内容层面看,央视新闻客户端设置《总书记的两会时间》融媒体专题,对时政“组合拳”集纳发布。专题通过“独家V观”“时政V现场”“新闻眼”“原创微视频特稿”“央视网评”等组合拳形式,全面呈现新媒体语态时政报道,内容丰富,同步推出的还有H5《云上会直播追访2020年全国两会》。
全国两会期间时政特稿佳作不断,《时政新闻眼首次下团组,习近平为何重点谈这个话题》《时政新闻眼习近平再次“下团组”,阐述新形势下“中国策”》《时政新闻眼丨在湖北代表团,习近平强调织牢织密这张“网”》等系列7篇特稿被全网置顶发布。
新媒体推出系列原创海报,获得网民大量点赞,其中《习近平:“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转起加油!》等获得热评热转。
央视网推出快节奏的系列竖屏时政微视频《一分钟看习近平“下团组”》,这是“时政新闻+快闪”的全新尝试。时政微视频切条在抖音、快手发布5条,总点击量超过1.3亿。其中,独家视频《习近平:你讲的医治87岁老人的事情,我印象深刻》在抖音的单条观看量突破7000万。
从技术和形式层面看,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的《云听会 看履职》首次独家全程直播人大代表团全团及分组审议现场,实现了全国两会报道的历史性突破。22日1500,首场直播走进福建、河南、贵州、宁夏4个代表团全体会议现场;23日—26日又分别走进广东、重庆、青海、山西、四川、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广大网友通过直播“深入”会场,在线“旁听”人大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看他们如何履职尽责、建言献策,有如亲历。网友留言称这种方式特别好,“从来没感觉高大上的两会离我们这么近”。
“云听会”累计直播时长1451分钟。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今日头条、百家号、腾讯、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累计观看量2125.5万,微博话题总阅读量5600多万。
此外,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晚八点云上会》,集中应用了大数据、云直播等手段,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其首次使用云连线系统+Tricaster融合直播平台,搭建了清晰流程的多人互动架构,在节目中被运用为多个会话场景,包括一对多的“云课堂”、一对一主持人与刷屏嘉宾的“云访谈”(比如对新加坡学者郑永年,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孙宪忠的云上专访)、多对多的“云聊天”“云辩论”等。
5月24日晚间,在新技术的“撮合”下,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驻俄大使张汉晖、驻韩大使邢海明首次实现同框对话,3位重量级嘉宾在全国两会外长记者会当天对最新外交政策进行了云解读。节目中,央视新闻新媒体记者庄胜春深访3位大使并调动彼此互动,气氛鲜活,内容深入,传播效果极好。这场直播及相关微视频在各平台累计观看量突破1000万。其中,“之所以有‘战狼’是因为这个世界有‘狼’”“驻俄大使借用东北俗语专治各种抹黑”等话题阅读总量过亿。
在体裁方面,总台新媒体平台也作了大量尝试。总台5G媒体应用实验室推出首个“5G+竖屏”融媒体系列评论《冠察天下》,使评论更“立体”更“社交”。CGTN新媒体全网首次应用自主研发的移动穿戴报道设备——基于5G网络技术的“千里眼”沉浸式直播眼镜。俄语频道新媒体推出原创说唱视频《两会节拍》,来自中国和俄语国家的6位年轻人用rap形式介绍中国两会制度及当代中国,一度刷屏。
vlog的形式今年被大范围运用,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往年的记者、主持人自拍vlog,今年央视新闻新媒体还约采了大量的代表委员,以UGC的形式见证记录参政议政的过程。央视新闻的卷轴版长图《从出生到去世,民法典草案这样守护你》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屏屏”相见空前,媒体融合紧密
融合报道本来是守正创新的题中应有之意,不过,在2020年的非常条件之下,总台大小屏融合的模式更新颖、形态更丰富、结合更紧密,效果也更为突出。
新媒体小屏信号集中返大屏,是今年总台全国两会报道的一大特色。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在人民大会堂、梅地亚新闻中心设置的“慢直播”镜头吸引了不少网民。用“慢直播”长镜头改造的微视频也颇受欢迎,其中仅登上热搜的“人民大会堂的第一缕晨光”一项,阅读量就高达 1.1亿。
新媒体“慢直播”镜头更成为央视新闻频道的电视直播信号源。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为大屏两会特别直播提供了多路“慢直播”信号,包括三沙的碧海青天、港珠澳大桥的一桥飞渡、珠穆朗玛峰的风中旗云、巫峡的非凡气势、黄鹤楼的历历晴川、上海陆家嘴的高楼林立、泰山的齐鲁青未了以及八达岭长城的雄关漫漫等壮丽景观。央视新闻频道还曾采纳新媒体提供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峰顶5G信号和天文望远镜慢直播信号直播,分外抢眼。
全国两会期间,总台新闻频道13:00~14:00推出的全新的融媒体特别节目《两会你我他》开启了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闻新媒体演播室、中国之声与环球资讯广播播音间四方同屏互动。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联手制作、同步直播,打造“可看可听可点击”的全新样态。
各平台分工明确,特色鲜明又彼此互动:央视新闻新媒体主打“网友聚焦两会、提问两会”,精选网友问题提问嘉宾;中国之声设计“两会朋友圈”,关注前方记者、代表委员的朋友圈,体现对大会热点的关切;环球资讯广播以“外国人如何看两会”为抓手,用国际视角关注中国全国两会和评点中国发展。这一特别节目吸引了大量观众和网友参与互动,截至全国两会闭幕,微博话题“两会你我他”阅读量达2.1亿次。
白岩松与董倩延续《两会1+1》品牌,白岩松在节目中有双重角色,角色一是新闻评论员,角色二是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1+1》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实时互动,节目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征集网友“提问岩松”,央视新闻新媒体主持人从中选取热点、焦点问题,每晚亮相大屏直播发问。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直播提问不是简单的连线,大屏在直播《两会1+1》,小屏则在直播自己的《云上会》,只在提问环节并机直播,“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在半路握了个手,又各自飘远”,各自继续自己直播内容,总台融合报道更加娴熟、更显从容。
疫情背景下召开“非常两会”,为总台电视新闻报道增添了挑战,但某种程度上也为创新报道和融合传播催生了动力。或许可以说,2020年也成为近年来总台融媒体创新步伐最快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