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2-14|
分享到:
|2139 |文章来源:广电独家

聚焦混龄职场的《追光吧!哥哥》,为“打工人”定制的励志综艺

以混龄为特色,《追光吧!哥哥》汇集中国不同时代男艺人代表,以写实的方式塑造当代男艺人的职场群像,并着力凸显各个龄段的核心特色。

“2020年我准备好了,想审视一下27岁的我,到底上升空间还有多少。”

“只要能力够,舞台要多大有多大。”

“都说三十岁要有一个爆点,我好像到了。”

“大家都知道我是谁,但我不希望带着这个光环,想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追光吧!哥哥》一开篇,向观众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男艺人所面对的现状以及个人的所思所想。在才艺之外,节目更注重倾听哥哥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与渴望,这样的开局也为节目的内容愿景埋下了伏笔。

结合目前所播的两期节目来看,职场是《追光吧!哥哥》的一大特色,为观众初步构建了混龄的职场生态与职场群像,从而传输职场价值,赋予了节目更深厚的社会意义。

以交互型赛制为基底,勾勒真实的混龄职场生态

在《追光吧!哥哥》前两期节目中,从内投排名到初舞台排名,哥哥们排位赛是一大核心看点,为大众勾勒了一幅真实的混龄职场生态图景。

在内投排名中,前十四名的哥哥进入安全区,而排在后七位的肖顺尧、汪东城、苏醒、杜淳、伍嘉成、明道和印小天需在逆战挑战区面向14位哥哥发起挑战,其间亦有战略与战术,例如,苏醒主动挑战艾福杰尼,中生代与新生代说唱PK,希望展现个人闪光点的伍嘉成选择有同样目标的胡夏,汪东城选择了同期男团付辛博……某种程度而言,这是职场逆境当中寻机翻盘的常态现象,考验着哥哥们运筹帷幄的能力。

初舞台表演结束后,哥哥们需要在80、90、00后观众年龄区间中,选择一区的票数作为竞演票数的排名,这意味着节目不仅仅考核他们在舞台上的唱跳能力,还考量哥哥们对自身粉丝群体年龄层的清晰认知。

从最后选择结果来看,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冲着00后而来的汪东城等哥哥如愿俘获目标年龄层粉丝的心,也有李汶翰、檀健次遗憾错估粉丝龄层,导致排名靠后。这样的赛制让哥哥们进一步明晰自身在市场上的核心受众群体,数据反差之间也增强了节目的综艺效果。

经过第一轮初舞台的表演以及目标龄段的选择,《追光吧!哥哥》中21位哥哥首次排名已定,陈晓东、明道、陈志朋排名前三,丁泽仁、印小天、伍嘉成三位哥哥排名垫底。他们不仅被禁演,还被要求搬离宿舍,住在草地上的帐篷里。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气温只有3度,相较于宿舍里的“温暖如春”,睡在草地的他们抱团取暖实属凄凉。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当下文娱行业头部艺人与尾部艺人所处境遇的缩略景观。

都说男艺人不存在年龄的天花板,整体生存环境要好于女艺人。但从《追光吧!哥哥》前两期节目可以看出,男艺人的生存环境表面向好,实际上也隐藏着种种现实问题,或是面临人气危机,或是亟待去油,或是需要作品为自身背书……带着这些问题,他们来到了《追光吧!哥哥》,希望通过这档节目的洗礼能够找到属于他们的答案。

当然,竞争激烈的职场当中亦有温情存在,如汪东城与丁泽仁这对“偶像与迷弟”的CP、付辛博与胡夏的老友CP、檀健次与肖顺尧的组合CP,这些带有浓厚人情味的CP线也让竞争激烈的职场排位多了几分柔情和趣味性看点。

回归到前两期节目,《追光吧!哥哥》初始阶段的赛制让哥哥们同时面对行业与大众的双重检测,清楚个人在业内的排名与粉丝概况,是艺人当下在文娱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这样现实主义的内容视角,赋予节目更真实的职场属性之时,还能让节目不失趣味、温情等多重元素,让观众对节目更有信服感和忠诚度。

▍以初舞台为依托,勾勒全龄层的职场群像

“20岁哥哥们正追寻自我,前面是光,脚下是路;30岁哥哥们在现状中交缠着理想,谨慎而勇敢;40岁哥哥们在辉煌之后,仍有等待翻越的高山。”混龄是《追光吧!哥哥》的一大特色,为节目勾勒全龄层的职场群像提供了条件。

具体来看,20+艺人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C位出道”的李汶翰正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代表作,“脸盲体质”的伍嘉成在审视自身的上升空间,烧饼跨界唱跳更是打破了相声演员的边界;30+的艺人寻找个人更多可能,一向唱慢歌的胡夏希望能够走出舒适圈,尝试一切不可能,在舞台上挑战了唱跳《饿狼传说》;40+的艺人渴望被市场重新看见,陈晓东希望能够与圈内人士产生交集,回归舞台,陈志朋带来了《青苹果乐园》与《卡路里》的串烧,情怀与潮流兼具……

除了昔日当红的全民偶像与当下的流量担当,还有位于这些概念之外的哥哥,他们的处境是大多数男艺人的现状。他们有的是职场空气人,#符龙飞我记住你了#这一话题的主人公便是其中典型代表,教导主任金星直言符龙飞是易糊体质,对此,符龙飞也坦言觉得自己在行业里是个路人甲,只希望金姐记住自己的名字;他们有的曾经在梦想的职业上闪闪发光,但为了生活各奔东西,如檀健次、肖顺尧作为初代男团,却“生不逢时”,当年未能有好的发展,如今重回舞台感慨万千;他们有的曾身处山顶,却因时间流逝而失色,如付辛博、苏醒也曾经有机会大火,但终究归于沉寂。

时光流转,万事变迁,处在事业低谷的他们,面临职场困境,有着孤注一掷的勇气。无关性别,就像身边普通平凡的从业者们,在打击中依然没有收起羽翼,而是提升自身、筑起盔甲,抓住任何一个能够发光的机会。的确《追光吧!哥哥》这一方舞台,重新赋予了哥哥们新的职业动能,这样的经历或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一束追光,成就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以混龄为特色,《追光吧!哥哥》汇集中国不同时代男艺人代表,以写实的方式塑造当下男艺人的职场群像,并着力凸显各个龄段的核心特色,他们的心境与处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所属群体的心声,通过传递他们面对当下境遇的积极态度,激活观众“见贤思齐”的学习意识,扩散节目的正向价值。

以他视角为切口,多维诠释追光的他价值

21位哥哥的初舞台,承载21种“他视角”下的追光心态。在第二期节目开播前,哥哥们都纷纷在微博上发布长文,分享了参加《追光吧!哥哥》的心路历程,其中谈及最多的是便是对于“追光”理解。在陈志朋看来,追光,无所谓年纪,只在于心中是否还向往光;在肖顺尧看来,追光是保持我本心,通过自身努力去让更多人了解到个人想表达的一切;对当下正红的李汶翰而言,追光追的是每一份勇气和挑战,会像第一次那样享受在舞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全心投入。

对于哥哥们而言,追光是一种成长。99年的丁泽仁一开始还不曾真正理解“如何理解男人的使命”,但从其他哥哥的相处中慢慢找到了参照性的答案;因《三十而已》被熟知的李泽锋带来了原创歌曲首秀《奔》,歌词也是这些年来他个人在职场上挣扎中奔跑的真实写照,也逐渐理解舞台的意义。通过参加《追光吧!哥哥》,让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有了分享的出口,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大众一种养成式的观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追光需要有直面困境与问题的勇气。面对21位哥哥的初舞台表演,教导主任金星直言不讳,指出哥哥们的问题所在,或是缺乏C位唯我独尊的霸气,或是唱歌长久不练的生疏感,或是舞蹈动作老派油腻,网络端亦有#杜淳为什么要跳舞##看完汪东城舞蹈眼睛进油了##郑爽reaction像极了我本人#等相关的讨论。

恰好哥哥们需要的,并不是一团和气式的叫好,而是带有质疑性的声音,它们能够让哥哥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直面被戳穿的“耻感”,才能在后续的节目中加快追光的脚步,督促自身进一步完善、向当下的唱跳审美靠拢,提升个人与市场的适配性,赋予追光更深层次的内涵。

的确,人生数十年,在职场中或有高潮,或有低谷,关键在于个人面对现实的态度,决定了职业后半场的方向。从《追光吧!哥哥》可以看出,无论在谷底还是曾站在顶峰,哥哥们都致力于创造人生的高光时刻,努力向上找寻新的高点。

通过呈现混龄艺人真实的职场状态,多维发散普世的追光价值,《追光吧!哥哥》不仅是丈量了哥哥们人生的厚度,也是映射向全年龄层打工人重要的“精神能量棒”,让打工人找到了自我投射与共鸣,提醒着20+珍惜当下发展机遇,保持前进的速度,鼓励30+敢于走出舒适区,激发更多潜能,启示40+在思维认知上更趋成熟,延续好的状态,不松懈不放弃,让节目在娱乐价值基础上更多了一重社会传播价值,让“他价值”得到最大化的释放。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