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23时59分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将停止服务和运营。曾经的共享单车帝国领头者,如今却正式宣布退出……
昨晚,美团单车及电单车团队发布公告称,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将于12月14日晚23点59分停止服务和运营,即日起用户可选择使用原摩拜账号登陆美团App,原摩拜账号中的余额、骑行卡套餐等相关权益仍可在美团App内继续使用。
事实上,这一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早在去年1月,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内部信中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团App,并更名为“美团单车”,摩拜单车将成为美团LBS平台单车事业部,由他本人兼任事业部总经理。这意味着,摩拜品牌退出舞台只是时间问题,美团品牌上位已成定局。
如今,终于走到这一步,倒计时过后,摩拜单车全面退场,美团单车作为唯一品牌走向前台,将与滴滴、哈啰继续在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领域厮杀和缠斗。
美团与摩拜单车
对于美团和摩拜之间的关系,早在2018年4月4日,美团方便宣布全资收购摩拜。
2019年1月,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发布内部信,宣布未来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摩拜就彻底丧失了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19年9月,摩拜单车宣布从即日起正式启动旧车置换更新工作,橙色的摩拜单车首次置换为“美团黄”新款单车。
从那时起,新款单车车身写着“美团APP扫码骑行”,而“摩拜/mobike”品牌的字样将不再露出。目前,市面上已经很少见橙色的老款摩拜单车,几乎已被美团黄色单车取代。
至于美团为何收购摩拜,主要还是因为做共享单车依然有利可图。
我们知道,共享单车的火热是被资本捧出来的,热的快凉的更快,昔日资本市场的宠儿如今的处境看上去颇为凄凉萧瑟。但是不火了也不代表一点用处都没有,起码对美团而言,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进去分一杯羹就可能获得现金流。另外美团本身也有“Eat Better、Live Better”等目标,也就是将衣食住行等生活服务包圆。
摩拜与ofo的双雄世界
说到共享单车,就不得不提“双雄”ofo和摩拜。
在市场的角度来看,ofo和摩拜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是所谓“共享经济”的代表,甚至可能是互联网的“未来答案”。共享单车的出现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叫做“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不可否认直至现在共享单车依然有庞大的受众和用户基础,但市场上的玩家却换了一批又一批。
摩拜单车是2016年4月上线的,一度和ofo成为单车双雄,如今ofo随着2018年起,被凤凰自行车与北京人民法院接连起诉,最终资产被冻结宣告破产。许多网友的押金至今无法归还,据悉ofo在APP上已无法找到解绑骑行卡端口,所有未退押金用户,都不能再去查询。
但今年9月,忽然有消费者提出,自己微信中又被扣了52元,最终才发现竟然是ofo程序在自行续费,而被收购的摩拜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以更优美的姿势离开。
共享单车市场“混战”
根据易观发布的《2020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报告》指出,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上青桔单车以3491万活跃用户排名第一,哈啰出行以3153万排在第二,美团单车(摩拜单车)排在第三,但活跃用户的数量却有一定的差距,为2264万。
ofo和摩拜单车的资本斗争以两败俱伤结束,最终庞大的市场被后来者青桔单车和哈啰单车占据。然而有趣的是,青桔单车和哈啰单车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并不是他们在价格上有多大的优势,相反的是他们的收费价格和“补贴大战”阶段的ofo和摩拜相比甚至是偏贵的,例如起步价1.5元,30分钟1.5元等等,还有可能要交其他管理费,骑行一次的成本至少都在三四元左右。
不是ofo、摩拜的价格竞争力不够,而是靠补贴行为来维持的跑马圈地始终是有尽头的,哪一天投资跟不上,资金链断了,那么企业的生存自然就成为问题。
相反,虽然青桔单车、哈啰单车等服务收费要贵一些,但至少是可以覆盖运营成本的,是相对良性的收费模式。但你也可以说,是ofo和摩拜两强相斗导致两败俱伤,然后让晚辈们捡了个便宜,但在消费者看来谁是行业老大,根本就不重要。
如此看来,摩拜“依附”美团这样的大企业或许能走出曾经的困境。市场虽冷却,但也说明了竞争不像当年那般激烈,行业本身回归良性发展。而且美团在技术、资金和用户体量方面都能够给予摩拜支持,总比单打独斗要强。
另外,美团对摩拜的未来早有规划。以往共享单车的核心价值就是“出行”,但美团想要颠覆这一点,让共享单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探索城市的工具,喊出“让自行车回归城市”的口号,这也与美团“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愿景相契合。
当然这也意味着美团非常重视摩拜,已经计划使其真正融入自家的战略体系中。以往摩拜没找到盈利模式,看样子现在反而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说摩拜关闭并不是真正的消亡,只是换了个活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