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电视剧市场突然热闹起来,出现了“裸播剧”扎堆的现象。《鹿鼎记》《有翡》《狼殿下》等热门国产剧在几乎“零宣发”的情况下,突然上线或上星播出,让观众“猝不及防”。
所谓“裸播剧”,是指前置性宣传缺失的剧集。越来越多的剧集选择“一声不吭”地亮相,“低调”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业内人士分析,“裸播剧”频现的原因之一是部分作品在内容、风格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以宫斗权谋为主的古装剧、虚化历史的架空剧、套路化的玄幻剧等均不符合当下的主流审美,只能在年末时段“突击”播出;而卫视频道和视频平台博弈,也打乱了一些热门剧集原定的播出计划。
从另一个角度看,近年来不断“减量提质”的国产剧走向行业“拐点”,制作公司对剧集品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以往依靠制造话题博收视率的“唯流量论”正在消解。
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大秦赋》曾积累了不错的“观众缘”,当它以“裸播剧”形式上线后得到了8.9分的豆瓣高分评价。但播出两周后,剧集口碑逐渐滑落至及格线,再精美的服化道、大咖云集的主演阵容以及各种营销话题,都救不了艺术质量高开低走。
其实,新剧播出前进行适度营销“广而告之”符合市场规律,可一味追求热度指标则易患上“流量依赖症”。过度迷信流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发数据竞赛,致使“刷(流)量”成为某些剧作宣发的固定手段,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被某些制作方津津乐道的“流量为王”,其背后就是高收益的诱惑,影视剧可以通过植入广告等方式迅速变现。然而,影视作品具有商品和文化双重属性,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应权衡考量谋求动态平衡,一旦陷入以流量为核心的利益网,将会导致价值错位,最终牺牲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
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去浮华浮躁、重创作规律’的几点意见”。“意见”指出:在电视剧(网络剧)创作中,要尊重市场规律,但绝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更不能让那些被污染了的数据和流量成为评价作品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
反思剧集“裸播”现象,多位制片人表示:影视制作公司应摈弃“大IP+流量明星”的选片思路,拓宽题材选择范围,脚踏实地进行创作,对观照当下的现实题材进行更多有价值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