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5|
分享到:
|2158 |文章来源:看电视

重拳治理饭圈乱象:央媒发声、平台出击,严控偶像养成类节目

近期,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央网信办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通知强调,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重点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坚决抵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
一时间,有关“饭圈乱象”“偶像养成”等话题被网友热议,各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相继公布各自整治结果,各大央级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探讨“病态饭圈”的治理良方。可以说,一场有关治理不良粉丝文化的阻击战已然打响。

此前的6月15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将针对网上“饭圈”突出问题,重点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全面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各类有害信息。

新华社: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近期,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央网信办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督促网站平台调整产品导向和功能设计,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
中央网信办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结合正在开展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
此外,针对粉丝群体聚集的社区、群组等环节,中央网信办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升级管理策略,逐步压缩粉丝群体非理性追星空间,通过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优化榜单规则、完善粉丝群圈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活动等方式,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
据了解,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加强网上涉明星信息规范、强化账号管理、完善黑产打击机制、探索建立粉丝引导机制等方式,为长效整治和规范粉丝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网络综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该通知重点围绕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内涵、题材类型、评审投票、嘉宾人员、话题评论等关键环节提出管理要求。
通知强调要强化价值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重点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坚决抵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进一步压实网络综艺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主体责任,加强对粉丝群体正向引导,强化平台“水军”“黑粉”治理。
新浪微博:清理微博近2万条处置违规账号2642个
8月3日15时,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
微博平台始终致力于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为深入贯彻落实2021“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要求,站方组织力量对站内信息进行认真排查,5月份至今,共发布系列公告12次,共清理涉及“互撕谩骂”的微博近2万条,处置违规账号2642个,清理违规话题2053个,解散违规群聊922个。

微博平台始终倡导理性文明、健康向上的追星行为,并将标本兼治、积极排查治理相关问题,持续加强对“饭圈乱象”的处置力度,强化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微博平台希望与广大微博用户共同营造和维护一个健康绿色、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空间,进一步弘扬和传播社会正能量。

8月1日晚,@微博管理员 公告称,自@平安北京朝阳 通报吴亦凡涉案信息以来,引发全网高度关注。微博站方对此非常重视,以维护好站内社区生态秩序为落点,立即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排查治理。截至8月1日晚,处置情况如下:
1.关闭错误导向超话108个,解散违规群组789个,坚决遏制非理性行为,坚决处理极端言论。
2.对于借机寻衅滋事、攻击政府机构、恶意营销蹭热点、恶意洗地等违规账号予以严肃处理。已禁言和永久关闭账号共990个。
腾讯:重点处理诱导集资打榜和互撕谩骂等乱象行为
8月1日晚,腾讯发布落实“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的公告:腾讯一直倡导理性追星,致力于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
近日,通过用户举报和安全巡查发现,在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依法刑事拘留一事中,存在部分网络水军在平台造谣攻击、诱导集资、制造话题等有害行为。对此,平台对于发布传播相关不良信息的帐号进行了严肃处置。 腾讯一直致力于打造安全、健康、绿色的网络生态环境,将持续加强对“饭圈乱象”的处置力度,重点处理诱导集资打榜和互撕谩骂等乱象行为,规范平台管理,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严防网络水军干预搜索结果。我们也希望广大粉丝用户理智追星、合理表达,共同维护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快手:共处置违规视频290条违规帐号110个
7 月 31 日,快手发布了新一期关于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的专项打击公告。 公告指出,快手自6 月 15 日起对“饭圈乱象”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清理有害信息和内容,抵制饭圈不良风气,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行为,切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本次共处置违规视频290条,违规帐号110个。 本次专项整治的重点主要包括:诱导未成年人高额消费,投票打榜等行为;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等行为;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等行为。
爱奇艺: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等行为
6月24日,爱奇艺在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落实“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的公告》。文中表示,为落实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要求,爱奇艺已启动“饭圈”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等行为,主动清理有害信息,抵制“饭圈”不良风气,用实际行动净化网络空间。
爱奇艺表示将对存在问题立行立改:坚决反对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投票打榜等违规行为加强整治“饭圈”拉踩谩骂互撕、挑动对立、恶意举报、侵犯隐私等无底线追星现象;重点清理水军刷榜、职业黑粉、恶意营销、刷量控评等各类干扰正常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的行为。

此前,《青春有你3》节目,被爆出大量粉丝购买奶制品换取投票权。“粉丝事件”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饭圈无底线打投和平台方、商家的诱导行为被批“无下限”。

人民日报评:防止畸形“饭圈文化”的毒害要拿出治本之策
据人民日报,违法失德艺人倒掉,有法律去惩治,有道德去谴责。而防止畸形“饭圈文化”的毒害,这次一定要拿出治本之策。
应该反思,一些所谓“流量明星”靠什么本事把“粉丝”弄得五迷三道,凭借什么资源得以呼风唤雨乃至出圈“作妖”?如何针对现有的娱乐演艺领域的运行模式进行纠偏,防范违法失德者混迹于公共平台?
治理畸形的“饭圈”文化,必须从一些“操盘手”治起。“饭圈文化”中,“粉头”等操盘手神通广大,一会儿操纵“粉丝”堵路堵机场,一会儿诱导重复购买专辑,甚至干出非法集资的事。最常见的操作则是制造话题挤占网络资源,让“流量明星”始终保持热度,“俘获”不谙世事的青少年。
这个过程中,一些平台和企业扮演了不光彩角色,实际就是重要“帮手”。有的信奉“偶像经济”流量为王,只要艺人能吸金,全然不顾其演技和德行,谁人气高就拼命捧谁。
一些互联网平台与“饭圈”操控者或明或暗联动,有意无意配合“流量”团队制造话题,甚至撺掇不同明星“粉丝”互相攻讦。在他们眼中,只要能给平台带来人气,不仅对一些乱象坐视不理,还唯恐“撕”得不够狠。
隐藏更深的是背后的一些资本,他们眼中只有利益,对艺人劣迹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帮忙遮掩,风波过后仍将种种资源奉上,成为畸形“饭圈文化”的金主。
根治畸形“饭圈文化”,有关部门需要协同发力,针对这些背后的力量精准施策,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形成维护正能量的“雷霆之力”。这里也要正告畸形“饭圈文化”的那些背后推手们,早些迷途知返、改正错误,盲目追逐流量、只做利益收割、无视公益公德,不仅最终可能颗粒无收,可能还要赔得倾家荡产。

新华社:让病态“饭圈”彻底凉凉
8月2日,新华社发表署名辛识平的文章《让病态“饭圈”彻底凉凉》。

文中提到,当病态追星大行其道,成为把很多青少年裹挟于其中的歪风邪气,甚至突破法律常识和道德底线,“饭圈”就变味、变质了。不良粉丝文化浪费大量社会资源,误导青少年价值观,其危害不可小觑,决不能任其发展蔓延。
“饭圈”之乱,根源何在?根子还在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错误导向之下,资本力量和一些机构推波助澜、兴风作浪。从“以爱之名”制造话题、炒作热度,到雇佣网络水军“养号”控评,从集资应援搞“扭蛋”“抽卡”,到以“限时比拼”诱导青少年“借贷追星”,喧嚣的“饭圈”背后,是一条不择手段打造“顶流”、利用流量大肆敛财的灰色产业链。在利益逻辑操纵之下,一些德不配位、素质堪忧的艺人被过度包装,从“凡”变“神”再打造“圈”,把粉丝文化变成了大肆攫取利益的工具。
整治“饭圈”乱象,弘扬新风正气,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偶像观,强化对不良粉丝文化危害的认识;更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依法加强对娱乐、演艺、经纪等行业的治理,从源头抓起,坚决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营造清新有序的行业生态。作为公众人物,演艺明星更要遵纪守法、严以自律,真正配得上“粉丝”的喜爱。近年来,从袁隆平到钟南山,从张定宇到张桂梅,正能量楷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爱豆”,折射出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所在。让病态“饭圈”彻底凉凉,让正能量主流成为“顶流”,才能培养出健康向上、堪当大任的“希望之星”,为全社会追梦圆梦不断注入推动力。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