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16|
分享到:
|1567 |文章来源:流媒体视界

老年人也逐渐抛弃电视了?并非危言耸听

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会每天打开短视频平台,平均每次使用时长在1-2小时。

如果电视行业引以为傲的老年用户群体对电视大屏的忠诚度都逐渐降低,甚至开始抛弃这个他们长期以来用于娱乐消遣、获取信息的屏幕终端,行业又该如何应对?

这并非危言耸听。如今,的确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电视大屏对老年群体的吸引力在不断走低。

超过60%的老年人会每天打开短视频平台

老年用户离开电视大屏后的新去向,自然是移动互联网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截至2023年6月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为12.13亿。其中,银发人群持续增长,51岁以上用户人群占比已经达到26.4%,占比提升了2.3%

 

图源:QuestMobile《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

作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要增长源,在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和月人均单日使用次数方面,51岁以上的用户已经由去年6月的5.1小时、86.6次,增长至今年6月的5.7小时、111.6次,分别提升12.1%、28.9%

虽然人们在一个时间段内会使用不同的智能终端,但时间和注意力毕竟有限,大小屏之间的精力分配自然也是此消彼长。对此趋势更进一步的印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低门槛、强互动、快传播的短视频领域。

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会每天打开短视频平台,平均每次使用时长在1-2小时

显然,在刷短视频这件事上,老年群体投入的时间并不亚于年轻人,以至于去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了建立短视频老年人“防沉迷”系统的建议。而在抖音等平台的适老化改造过程中,也都上线了加强对老年用户休息提醒的时间管理工具。

与此同时,瞄向中老年群体的网红打造也在变得越来越多,像“我是田姥姥”“末那大叔”“潘姥姥”等粉丝达千万甚至几千万的网红博主都是此方面的代表。

而时下最出圈的无疑要数迷倒万千阿姨和大叔的“秀才”与“一笑倾城”了。都说年轻人追星太疯狂,但在这两个分别被年轻网友称为“网红界靳东”和“中年人眼中的井川里予”的评论区,你可以感受到中老年人追起爱豆来与年轻人不遑多让的热情。

 

短视频平台的两大中老年顶流

也足可见,除了在时间花费方面和年轻人难分上下,在精力投入方面,老年用户更是毫不逊色。

银发人群线上娱乐化特征明显

其实,此前就有数据显示,银发人群线上娱乐化特征明显,且对于短视频、新闻资讯类APP的使用黏性高于全网平均水平。

不少网友也都表示,家里的长辈们早已经把消费娱乐、信息获取,甚至社交关系都转移到了抖音、快手等平台。

人的社交和表达需求是一种天生的本能,这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无关年龄。只不过在短视频平台兴盛之前,老年人的这些需求并没有合适的线上载体。如今,情况显然不一样了。

就像网友们所说,很多长辈都习惯随手拍一些日常,并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他们也丝毫不吝于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点赞、互动。这也让短视频平台成为观察中老年人线上娱乐消费行为的窗口之一。

当然,不止短视频场景,《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还显示,在移动互联网的其他垂类场景,银发人群的渗透仍在持续深入。比如在活跃渗透率方面,银发人群在即时通讯、综合电商领域,分别达到了89.3%、76.2%,高于短视频。

图源:QuestMobile《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

拿电商场景来说,《2022人民美好生活洞察报告》显示,能单独购买生活用品的老年网民比例已达到52.1%。在今年的抖音电商第三届生态大会上,抖音方面也表示,部分品类下,银发人群的消费意愿不断提升。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着,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他们不仅在愈发娴熟地玩转智能手机,也在进一步拥抱抖音、快手、微信、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并在上面花费更多的时间。

电视大屏需稳住用户基本盘

相应地,摆在中老年人面前的,不再只有电视大屏等少数选择。

或者说,和电视大屏在一些年轻人面前的存在境况类似,对中老年用户而言,电视大屏也将由必选变成备选。他们留给电视大屏的心思和时间正在不断减少。

更重要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相比移动互联网不断通过内容打造、体验优化以及真金白银的补贴等措施为中老年用户走向自己铺设更加顺畅的通道,电视大屏却屡因操作繁琐、层级复杂、套娃收费等问题引发用户怨言,门槛颇多。直至今年,这些问题才真正引起产业上下的广泛重视。

在体验层面之外,对电视大屏而言,面向老年用户的内容与服务打造,同样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剧,据测算,“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2035年这一数字则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此趋势下,从生活消费、社交文娱到健康管理、医疗保健等,各方都在思考如何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价值。

对电视大屏而言,不管是出于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还是从留住核心用户群、满足产业接下来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都需要进一步加码老年相关业务。

对此,不管是通过面向老年用户的视听内容,还是增加与老年人相关的更加多样的差异化服务,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娱乐、社交、表达需求,抑或是帮助其解决医疗、康养等方面的现实性问题,都是电视大屏基于公信力、家庭属性、线上线下连接等优势可以布局的。

往近了说,这是电视大屏稳住用户基本盘的必要之举;远了说,则是“视听内容+智慧服务”的探索中最为典型,也是最具实操性的赛道之一。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老年业务层面,近些年不管是IPTV还是OTT,从广场舞、老年大学到健康医养等都有所布局。但不得不说,这些业务虽然有成绩,但从整个大屏产业层面看,尚未形成更大范围的正向循环和普遍价值。不过好在,一些平台如河北IPTV等,大健康业务的进展在不断加快。

河北IPTV“健康万家”业务

此前,说起“回归大屏”,指向的往往是作为互联网主流群体的年轻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下沉以及娱乐渠道的愈发多元,如今的大屏行业也是时候思考如何让原本忠诚度最高的中老年用户“回归大屏”了。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