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3-03|
分享到:
|1787 |文章来源:执牛耳

“品效合一”大趋势下,关于新零售的3个思考

在营销领域,企业主有一句著名的吐槽:“我有一半广告费被浪费了,我却不知道浪费在哪里。”过去受到数字化水平的限制,广告营销效果难以被量化和衡量,有多少预算带来真金白银的转化,又有多少预算变成叫好不叫座的“绚烂烟花”,无从得知。随着营销渠道数字化技术的推进,效果正在变成越来越清晰的百分比。

技术发展是品效合一趋势的充分条件,线上流量红利见底,线下流量争夺战竞争也异常激烈,这是企业主追求品效合一的必要条件,对已触达客户展开精细化运营是目前企业经营的刚需。在“品效合一”的大趋势下,开域想跟大家分享关于新零售发展的3个思考。

01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增长基础

对人的数字化,突破企业原有的识客盲区,让企业在自建的流量池内去获取新的可能性。对人的识别必须全面拓展,不能再局限在已经购买的顾客运营,而需要扩展潜在高潜客户的触达里。线下门店就是品牌流量池重要入口。所以说,门店数字化在流量稀缺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开域门店科技,通过无线感应设备和视频感应设备,结合定制化算法适配和优化,帮助企业获取盲区数据,透视生意到交易的数据链路。同时,借助开域一站式数字营销,针对品牌潜客人群,通过各类适配场景做持续性全渠道触达,为企业高效拉新获客。


会员运营已经变成一个全新的线下用户体验的概念,经营商品是一时,经营熟客、会员才是一世的生意。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多线下门店对会员有管理需求。可以说,线下门店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增长的刚需。

如此刚需之下,在线下最黄金的流量入口,包括进店区、一些高流量的货架区、支付区,借助技术部署相应的硬件设备如客流统计系统,占据流量出口,然后整合人货场的这些特别分散的系统,CRM、ERP、支付大数据中台,最后通过完整的数据和完整的场景来实现对整个线下营销的变革,这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零售场景的数据是巨大的金矿,传统方案并没有很好地挖掘。以开域新零售解决方案为例,它可以完成完整的人、货、场的数据采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点、什么样的人,包括年龄、性别、购买什么商品。基于Mar-Tech及大数据分析,以及对人、货、场数据的采集分析,开域帮助客户实现精准营销,最终协助门店提高GMV。

02 深耕私域流量,品牌百花齐放

品牌是一个消费者与产品构成的共同体,私域流量就是构建自己的用户阵营。对于私域流量来说,运营上更加便捷、自由、转化率更高,最后可能更多是去追求用户的长期运营价值。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是重塑了零售三要素人货场的匹配关系。在自己的私域流量里,企业可以去尝试不同的要素组合,喷发出不同的新玩法。


人与人——关系可以被重构,顾客就是最有价值的销售带货领袖。

人与货——连接可以被重构,体验式分享式,从购买到参与,顾客的声音可能是另一次爆款契机。

货与场——组合可以被重构,社群就是新的场,产品的差异化运营是必然的标配。

人与场——触点可以被重构,营销和服务场景因人而定,实体选址或线上触点预埋,每多一次接触,就是多一分的销售机会。

改变仍在发生,创造大有可为。开域相信,运筹帷幄的根本就是要能够把零售三要素“人、货、场”三者之间的联系运用好。借助数据的科学算法、精准有效的触达及独具慧眼的视角,一定能实现增长破局。只有时刻洞察消费者需求,加深品牌和消费者互动,才能让品牌真正触达用户内心,最终赋能商业增长。

03 全渠道营销,从用户全生命周期寻找增长点

营销的渠道众多,有社交媒体微信、搜索引擎SEM/SEO、程序化广告今日头条/视频网站/电梯广告、直效营销短信/电话/EDM/线上线下会议、自有渠道官网/APP......那么全渠道增长是否就意味着在各个渠道广撒网?

全渠道营销并不是将所有的渠道都铺上,而是打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的全链路,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经历了各种渠道的获客拉新,产品的蓄客池是否能把用户留住才是关键。做不好产品留存,无论花多大力气拉新获客都是无用。精准把握时间、事件,在新用户接触的关键节点对用户进行互动,根据用户全生命周期制定自动化营销策略。与用户每个环节的互动运营,都设置提升留存的营销策略。

用户只要在平台上有过动作,就必将留下数据的痕迹。不管是企业一手的CRM数据、渠道数据、线下门店数据还是第三方运营商数据、航旅数据、银联数据、电商数据,所有数据都能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形成每个用户的标签,进而组成用户画像,数据正在代表用户发出自己声音。

对于企业而言,数据的价值不只是形成用户画像,更是提升业务的帮手。通过数据标签,完善用户画像,对沉睡客户以及流失客户制定召回营销链路,根据不同客户的购买或浏览行为,创建生命周期营销策略,延长客户生命周期,提高客户客单价。由此,企业明确增长目标,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对目标消费者做全生命周期营销,才是全渠道营销获客增长关键。

文章评论

请输入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