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已进入到一个比此前更好的时代,目前大量资本正在进入,自媒体融资估值在不断飙升,早期投资单轮额度超过1000万的项目,估值多半在1亿以上。罗辑思维估值13.2亿、同道大叔卖掉同道大叔套现1.78亿、12缸汽车1.5亿、一条视频1.5亿美金等。与此同时,大批优秀作者、媒体人加入到内容创业的行列。
在资本投入之外,各内容平台加力扶持,今日头条、企鹅号、UC头条、百家号等纷纷投下重金,启动孵化扶持计划,目前不仅有微信公众号、网易、凤凰、搜狐、新浪、UC订阅号、一点资讯与百家号、今日头条、企鹅自媒体等主流媒体平台,还有迅雷号、天涯号、淘宝头条号、WiFi万能钥匙号等扎堆涌现等许多工具类内容平台,争抢优质内容创业者。
内容形态多元化 垂直化、IP化、团队化会成为趋势
另一个趋势是,目前各种垂直社区、音频、短视频、直播先后崛起,各大内容平台也开始不断丰富内容形态于玩法规则,许多内容平台接入了资讯、视频、直播、问答等多元化内容形态,助推内容创业行业的繁荣,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内容创业者最好的时代。而且,新的一年自媒体或网红的商业变现能力将更强。
从资本市场的关注点来看,IP化、人格化、让用户有更多参与感、互动性的账号将成为未来内容创业领域的一个趋势。笔者之前指出,罗辑思维的IP就是罗振宇,吴晓波频道的IP就是吴晓波,咪蒙、Papi酱、六神磊磊们之所以都能成为IP都是他(她)们通过自身内容特质对其个体形象与符号的一种成功塑造。
从自媒体融资来看,吴晓波频道不久前融资了1.6亿,估值20亿。而同道大叔卖掉同道大叔套现1.78亿。1条与二更这种IP化的账号也分别完成 1 亿与1.5亿元的融资。
可以看到内容资本暗潮涌动对应的都是这类人格化IP化的内容模式,在2017年这种趋势或将更加明显。内容创业者需要思考如何打造有深刻的个人标签化的内容,并打造成一种有辨识度的品牌。
在这里,它依然需要优质内容来支撑并包装个人IP的孵化,包括通过优质内容彰显独立人格,驱动粉丝社群,带动参与感,形成稳定的商业变现转化模式。这是资本所青睐的。
说到底,优质内容持续产出是带动背后的人形成品牌符号的基础,让内容成为一个IP,应该是当下内容创业者魅力化生存的硬通货与目标。而在IP化之后,内容变现途径就会更多,比如广告、电商、社群、书、电影、讲座、商业活动等一系列方式。
2017年,越来越多内容创业者会形成公司团队化操作,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源助推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与个人IP的打造,但也需要承担过度商业化风险与投资方监督的约束。罗振宇、Papi酱、吴晓波、同道大叔们都在这条路上,而团队化与公司化也使得内容对接交易与商业化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内容创业目前呈现出二八定律,即20%的头部内容生产者或创业者坐享着风口下的红利,大致应该吃下了行业80%的利润。
从观察来看,自媒体、公众号领域的内容创业,新入场者的机会已经不多,市场蛋糕与格局正在逐步走向稳定,但垂直领域的专业性更好,可读可看性更强的内容创业团队依然有脱颖而出的希望,而短视频与直播领域的内容创业,还有众多机会涌现新的弄潮儿。
内容创业领域的泡沫会如何出现?
2017年,内容创业是爆发的一年,也是洗牌的一年,这里面也会产生大量泡沫,泡沫就源于许多投机者闯入这个领域,一旦它成为许多人想投机取巧进入这个市场骗投资者的游戏,泡沫就会大量浮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内容创业者不要从一开始就将内容当成一门生意来做,或者说它更多是依赖兴趣与特长以及专业能力与知识来驱动而不是商业模式来驱动的,它的核心能力在于内容的优质度,这个能力决定了它是一个有门槛的市场。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你吸引人们关注的不是你的生意。
内容创业者需要明白的是,内容创业不是O2O或者任何其他领域的创业,它不是一个人人皆可参与的生意与市场,它的门槛高度在于内容创业者是否有能力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因为从根本上是你的思想、文笔与才华或者说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个性化特质与特长能够对其产生黏性,粉丝愿意追随,它才会有持久性,而生意是顺带着内容生产能力水到渠成的。
用一句简单的俗语来说,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所以说,把内容创业理解成内容营销的创业者将会是倒在沙滩上的第一批裸泳者。
所以它的洗牌风险可能就更多存在于,一是大量无内容、资金、流量与团队优势的跟风者进入而瞬间被拍死在沙滩上;其次是部分创业者优质内容输出能力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面临枯竭的风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郎才尽,以致于粉丝、流量用户数活跃度与商业价值下降,投资人开始质疑其商业前景,随之开始捂住钱包。
另一种,投资人对其未来的长期维持微信公众号单一平台运营并获得了高额融资的创业者,因为他们的变现路径短,广告服务的利润率的瓶颈实现几何增长难,粉丝流量也很难从单一平台扩展到其他渠道。而资本的耐心非常有限,内容创业者基于变现的需求往往导致商业化过重,优质内容产出受阻,泡沫就会因此而浮现。
另一方面,内容付费已经起风了,内容是链接交易的桥梁没错,它是内容创业者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没错,但需要看是否有付费的基础。
笔者曾经指出,普通自媒体与内容创业者不要轻易尝试付费模式。罗辑思维、徐泸生、李翔、和菜头、吴晓波等这样的内容付费“成功者”事实上已经完成海量粉丝的圈占,并打造了一个以自身品牌与内容输出为核心的粉丝圈子,从中进行分层构建稀缺性的内容属性就变成了可能。
付费内容对应的是用户的“心理阈值”,用户希望用合理价格买来的用来提高效率的内容和服务,对付费内容的心理预期非常高,如果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没法做到高强度刺激性的洗脑并圈占他们的心智,他们停止付费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即便在当前许多内容付费成功者身上,面对的是大量喜新厌旧的粉丝,对于套路化的商业内容也容易产生疲态,粉丝在不断成长,粉丝付费是一时兴起还是能够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也是一个疑问,想必这些大V也是焦虑的。
创业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如何让用户花同样量级增长的钱来消费内容,以及被多创造出来的内容如何形成交易闭环,它的商业化的基础与延伸点在哪儿,如何跟上粉丝成长的脚步以及心理与心智的不断成熟与变化,抓住流行风向,这一切意味着未来。
内容创业是一条充满希望但又看不到远方终点的荆棘之路
总的来说,随着更多平台推出真金白银的内容生产者扶持计划,可能将推动新的玩法与游戏规则,而内容的价值将更为突出,各内容生产者能获得流量、补贴、广告与品牌影响力都将超过以往。
而对于创业者来说,从内容承载到内容分发,再到用户管理以及商业化的闭环,比此前有了一个更好的基础。
但从整体上来看,内容过载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大量内容创业者涌入,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商业化气息与功利气息过重导致行业变得浮躁与短视。
而内容创业者彼此之间,无论所处的领域是否重叠事实上都在竞争,包括竞争用户的时间,竞争平台的流量,竞争资本的关注,竞争广告商的资源。而获得融资内容创业者某种程度上在资本与团队的驱动下,压缩了缺乏资本扶持的内容创业团队的生存空间,这部分的内容创业领域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容易被埋没或者说在二八定律下难以获得更好的流量与关注。
与此同时,创业者之间其实也在彼此守望相助,少数人的成功也意味着这个行业有着更高远的山川大海与想象空间,彼此之间也在催熟了这个市场的繁荣,并带动了更多元化的未来。
从未来几年或者更长远的未来去看,内容创业的持续性与未来性让人焦虑。时代变化的不确定性让内容创业者选择的这条路是一条充满希望但又看不到远方终点的荆棘之路。
只不过,在今天这个时代,尽管机会、泡沫、焦虑与风险并存,但它是一个更好的时代,内容创业的启动键一旦开启,创业者就应该忘记这是一条风雨兼程与荆棘满布的艰辛之路,而应该沉浸其中享受并参与时代赋予的美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