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硝烟散去,《哪吒2》以破竹之势,斩获了超45亿票房,强势跻身中国影史票房前十,一路连破19项影史纪录 ,预测总票房更是剑指60亿+,这一成绩堪称国产动画电影的又一座里程碑。在这个强片如云的春节档,《哪吒2》凭什么脱颖而出,创造票房神话?是IP的强大号召力,还是内容营销的神来之笔?又或者是另有隐情?今天,咱们就从 IP 运营与内容营销的角度,深挖《哪吒2》成功背后的秘密。
一、哪吒IP不仅是深挖经典,而是在构建哪吒宇宙
1.哪吒这个超级IP是有着深厚积淀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无疑为《哪吒2》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以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热血口号,点燃了观众内心对命运抗争的火焰。它打破了传统哪吒故事的叙事框架,塑造了一个黑眼圈浓重、调皮捣蛋却又渴望被认可的魔童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充满个性的哪吒。这部电影凭借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斩获了50亿+的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也让“哪吒”这个IP深入人心,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基础和良好的口碑。
这种深厚的IP积淀,让《哪吒2》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自带话题热度和观众期待。就像漫威电影宇宙,从第一部《钢铁侠》开始,就不断积累粉丝,每一部新电影的上映,都能引发全球影迷的关注和热议,《哪吒2》亦是如此,前作的成功让观众对续作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纷纷走进影院,想要看看哪吒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2.“哪吒宇宙”已然形成
《哪吒2》的片方显然并不满足于一部电影的成功,而是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提前两年启动了“哪吒宇宙”计划,试图构建一个庞大的神话宇宙。这一计划堪称IP运营的典范,通过漫画、短视频、虚拟偶像、联名商品等多维度的内容布局,持续维持着IP的热度。
在电影上映前,片方推出了“敖丙日记”系列动画短片,以敖丙的视角补充主线剧情,成功撬动了二次元圈层。这些短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讨论,让观众对电影中的角色和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电影的期待。
与此同时,片方还与敦煌博物馆联动,推出“哪吒飞天”数字藏品,通过传统文化符号的数字化再造,吸引了Z世代受众。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为IP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也让哪吒这个IP更加贴近年轻观众,增强了IP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再看迪士尼,通过多年的布局,构建了庞大的迪士尼宇宙,旗下拥有众多经典IP,如米老鼠、唐老鸭、漫威英雄等。迪士尼不仅通过电影、动画等内容形式不断丰富这些IP的内涵,还通过主题公园、周边商品等多种渠道,实现了IP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哪吒宇宙”的构建,无疑是在借鉴迪士尼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本土IP发展的新路径。
二、哪吒情绪营销:精准击中观众的情绪痛点
1.情绪共鸣点燃观众热情的导火索
如果说IP运营是《哪吒2》成功的基石,那么情绪营销则是点燃观众热情的导火索。这部电影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焦虑等情绪融入剧情之中,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 。
年轻人在电影中看到了职场的缩影,哪吒对抗老旧秩序的精神,成为了他们在职场中反抗不公的精神寄托。那句“我就是魔,那么又如何?”喊出了无数年轻人内心的压抑与不甘,让他们在观影时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拥有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而中年人则在申公豹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无奈,即便努力奋斗,却依然难以改变命运。这种对现实的深刻刻画,让中年观众感同身受,不禁在电影院中默默流泪。
不仅如此,电影中还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责任,李靖与夫人送别哪吒的场景,让家长们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到了育儿的艰辛与不易。小朋友们则被哪吒调皮捣蛋的形象所吸引,在大银幕前欢笑不断,同时也从哪吒与敖丙的友情中,学会了勇敢与担当。
2.《哪吒2》情绪共鸣堪比当年的《我不是药神》
《哪吒2》并非第一个成功运用情绪营销的电影。回顾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同样凭借对现实题材的深刻挖掘,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绪共鸣 。影片聚焦于医药民生问题,将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困境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以及在病魔面前人性的光辉与无奈 。
电影中,程勇为了帮助患者购买便宜的救命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走私,他的善良与担当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而患者们为了活下去,四处奔波、苦苦挣扎的身影,也让观众们心疼不已。这种对现实问题的真实呈现,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情,纷纷为影片点赞。
《我不是药神》凭借口碑营销和事件营销,在上映前就积累了极高的关注度,上映后更是凭借观众的口口相传,票房一路飙升,最终斩获了30亿+ 的票房,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电影 。它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情绪营销的强大力量,只要能够精准击中观众的情绪痛点,引发共鸣,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比之下,一些电影虽然拥有强大的IP和豪华的阵容,但由于缺乏对观众情绪的洞察,无法引发共鸣,最终只能沦为票房的炮灰。例如,电影《第一炉香》,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拥有强大的幕后团队,但在营销过程中,却采用了与原著风格相去甚远的 “土味宣发”,试图通过情绪营销来吸引观众,结果却适得其反,遭到了观众的群嘲,口碑和票房双双扑街 。
由此可见,情绪营销并非万能的,只有真正理解观众的需求和情感,将情感与内容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威力。《哪吒2》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在众多春节档影片中突出重围,成为观众心中的爆款。
三、价值营销让《哪吒2》传递深层价值,引发思考
1.“反抗命运”的主题价值升华
《哪吒2》的成功,还在于它对主题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升华。电影不仅延续了第一部“反抗命运”的主题,还将其进一步深化,融入了对现代价值观的思考。
在影片中,哪吒不再仅仅是那个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少年,他的反抗上升到了对天庭权威和既定秩序的挑战。这种对权威的质疑和反抗,正是当下年轻人追求自由、平等价值观的体现。
同时,电影中所展现的友情、亲情和自我成长,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了情感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哪吒与敖丙之间的友情,超越了种族和身份的界限,他们在彼此的陪伴和支持中,共同成长,共同面对挑战。这种纯粹的友情,让观众感受到了真挚情感的力量 。
而哪吒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在电影中得到了细腻的刻画。李靖夫妇为了保护哪吒,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的爱深沉而伟大。哪吒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也逐渐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学会了担当和责任。这种亲情的羁绊,让观众在观影时不禁为之动容,也让他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
2.通过社交媒体与观众的价值观互动
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与观众的价值观互动。《哪吒2》在上映后,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形成了一场关于价值观的大讨论。
观众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电影中所传达的价值观。一些观众表示,电影中哪吒的反抗精神让他们深受鼓舞,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也有了勇气去抗争。还有一些观众则对电影中所展现的友情和亲情赞不绝口,认为这些情感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电影方也积极参与到与观众的互动中,通过发布幕后故事、角色解读等内容,引导观众深入理解电影的主题和价值观。同时,电影方还与一些公益组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与电影主题相关的公益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支持环保事业等,进一步传递了电影的正能量。
这种与观众的价值观互动,不仅提升了电影的影响力,也让电影的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就像《流浪地球》系列电影,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讨,引发了观众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同时也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增强了观众对电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IP联名合作:跨界破圈,扩大影响力
1.哪吒联名开启多元玩法
《哪吒2》在联名合作方面堪称 “营销鬼才”,与众多品牌玩出了新花样。它与老庙黄金联合推出限量版手链和手串,将哪吒的形象与黄金饰品巧妙融合,设计上既保留了黄金饰品的精致工艺,又融入了电影中哪吒的标志性元素,如混天绫、乾坤圈等,使得这些饰品不仅具有收藏价值,更成为了粉丝们表达对电影喜爱的独特方式。在电商平台上,这些联名手串销量可观,深受消费者喜爱 。
与荣耀的合作同样亮点十足,不仅让线下门店充满了哪吒元素,进行了全面的主题焕新,还在产品里加入了主题特效。全国超过2000家荣耀门店开展“哪吒”主题限时快闪活动,消费者进店即可感受到浓厚的哪吒氛围。同时,荣耀用户可通过荣耀运动健康APP解锁“哪吒”主题的定制特效,体验到更为多样化与趣味化的交互方式,这种将科技产品与电影IP深度融合的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
蒙牛与《哪吒2》的合作更是魔性十足,从产品包装到广告投放,再到线上互动,全方位打造了一场营销盛宴。蒙牛推出了哪吒联名款产品,在包装盒上印着哪吒、敖丙等角色的酷炫形象,或是经典场景重现,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广告投放方面,线上视频平台播放《哪吒2》预告片时,蒙牛的贴片广告无缝衔接,展现哪吒与蒙牛产品的奇妙互动;线下影院,映前广告全方位覆盖,震撼视听冲击,加深观众印象。线上互动也十分精彩,微博发起#蒙牛哪吒2#话题挑战,邀请网友创作哪吒与蒙牛的同人漫画、故事,优秀作品有机会赢取观影票、周边礼品;抖音开展创意合拍,鼓励用户模仿哪吒动作与蒙牛产品合拍短视频,全民参与,流量爆棚 。
2.1+1>2的IP联名深层价值
这些联名合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捆绑,而是实现了1+1>2的效果。从商业收益来看,联名产品往往能够借助电影的热度,获得更高的销量和利润。以《芭比》电影为例,其与众多品牌的联名合作,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粉红消费风暴。名创优品与《芭比》的联名活动,涵盖了包包、帽子、水杯、笔记本等多个品类,满足了影迷们对Barbiecore的追求,线上线下销售额大幅增长 。
更重要的是,联名合作实现了跨界破圈,借助双方品牌的影响力,吸引了不同领域的消费者。《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与潘多拉、太平鸟、海马体、工行等众多品牌的联名,让魔法世界的魅力从大银幕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消费层次的粉丝 。
《哪吒2》通过与荣耀、蒙牛等品牌的合作,也成功吸引了科技爱好者、奶制品消费者等不同群体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了电影的受众范围,让哪吒这个IP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开来 。
这种跨界破圈的传播,不仅提升了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双方品牌价值的提升。可以说,联名合作是《哪吒2》在内容营销上的又一成功策略,为电影的票房大卖和IP的持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懂受众、真创新、整渠道可以趟出一条新路
1.精准洞察受众需求
《哪吒2》的成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精准洞察受众需求的重要性。在内容创作和IP运营过程中,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情感、价值观和兴趣点。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把握受众的需求,创作出能够引发他们共鸣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
2.持续创新与突破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创新是IP运营和内容营销的灵魂。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尝试新的创意、形式和技术,为IP注入新的活力和价值。就像《哪吒2》一样,不断挖掘IP的潜力,拓展IP的边界,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内容。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3.全渠道整合营销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各个渠道,因此,全渠道整合营销成为了内容营销和IP运营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整合线上线下、社交媒体、影视、电商等多渠道资源,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推广。通过不同渠道之间的协同效应,扩大IP的影响力,提高内容的传播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用户体验,确保在不同渠道上,用户都能获得一致的、优质的体验。
六、从《哪吒2》看IP运营与内容营销的未来之路
《哪吒2》的大获成功,无疑为IP运营和内容营销领域带来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借鉴。一个成功的IP,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彩绝伦的故事内容,更要懂得与观众搭建起情感的桥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内容营销方面,巧妙运用各种营销手段,精准触达目标受众,引发他们的兴趣与共鸣,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展望未来,随着观众审美水平逐步提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IP运营和内容营销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期待更多创作者能够效仿《哪吒2》的制作团队,深度挖掘IP潜力,创新内容营销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作品。与此同时,也希望电影行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加强IP的保护与开发,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涌现出更多像《哪吒2》这样的爆款,助力中国电影产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